醫(yī)院里本來是最需要身心撫慰的地方,但是我們經(jīng)常只能得到技術的告知、軀體的干預。當我們置身懸崖、直面生死,忍受了極度的痛苦,卻沒有關于痛苦的哲學課,也沒有關于生死的輔導課,沒人告訴你死亡為什么會發(fā)生、它的本質是什么,也沒人跟你講苦難是一種穿越、一種超越。最渴望醫(yī)療獲益時,卻必須承擔診療的高風險;遭遇醫(yī)療貧困時,病患越窮越
一個畢生研究偶然性的患癌哲學家,一個扎根于醫(yī)療現(xiàn)場的人類學家,兩個偶然相遇的知識女性,決定圍繞「疾病」開始一場傾注靈魂的通信。當一方的身體情況突然惡化,她們的關系的發(fā)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發(fā)覺自己正與對方「共享靈魂和命運」。 通過對話,她們得以體驗彼此的存在,用語言發(fā)掘一些新的東西輕巧地擊碎籠罩在疾病周圍的話語陷阱,理解
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Agamben)自1995年開始的“神圣人”(Homosacer)系列標志著當代思想的新方向,而本書則為這一系列畫上了圓滿句號。在前8卷的考古學研究之后,本書對近20年來引導研究進入未開發(fā)領域的思想和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和界定,這些思想和概念的邊界與身體、技術和景觀的新用途相吻合。在書里,阿
本書主要為作者近年來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科學》《中國德育》等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基本觀點包括:教育是一項成全生命的事業(yè),教育學是一門成全生命的學問;教育必須面向人的身體,面向人的心智,面向人的靈魂;教育必須育體、育智、育魂,必須成全人的體力、腦力、心力;學校必須教會學生拓展生命的長、寬、高,享受生命的
本書主要結合文化、政治、權力、話語和意識形態(tài)這幾個核心關鍵詞,以典型文化理論家為個案,對文化政治的語義內涵及其理論的知識譜系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詹石窗,1954年生,廈門市人,哲學博士,四川大學文科杰出教授,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廈門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現(xiàn)任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四川大學生命哲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文化重大工程《中華續(xù)道藏》首席專家等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百年道家與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首席專家)等課題10余項。
實用主義是美國本土哲學,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思想運動,持續(xù)影響超過一個世紀。與其他哲學學派不同,實用主義不僅限于哲學領域,還深入到宗教、政治、科學和文化等多個領域。在這篇簡潔且富有吸引力的概述中,約翰·R.舒克描述了實用主義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其持續(xù)的全球相關性和吸引力。舒克重點介紹了實用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查爾斯·桑德斯·皮
“巨靈擘地鑱鴻荒,飛鼉碎影神螺僵!庇谩熬揿`擘地”來形容近代殖民帝國,不僅可以覆蓋關注土地占取的舊殖民主義,也可以覆蓋不占領他國領土、但致力于建立經(jīng)濟支配的新殖民主義。近代以來的“巨靈擘地”深刻塑造了全球與區(qū)域秩序,也深刻塑造了區(qū)域與國別研究的學術傳統(tǒng)。本書用一系列文章記錄了筆者解剖“巨靈”留下的軌跡,分為上、下兩編:
現(xiàn)代性已開始指稱一個有爭議的歷史范疇和一個更有爭議的哲學和文明理想。羅伯特·皮平在本書中質疑了許多關于現(xiàn)代哲學獨特性的傳統(tǒng)描述,他支持對于能動性、自由、倫理生活和現(xiàn)代性自身的要求,這些都是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思考主題。作者對于黑格爾對當代問題的貢獻認識豐富,并且有創(chuàng)意地借用了黑格爾與康德的對話。作者還將黑格
本書是一本哲學理論類書籍。它主要討論了需求過剩這一社會現(xiàn)象。當今人們總是需要過剩的享受,才能夠真正享受所擁有的東西。但齊澤克指出,需求過剩就其本質而言是非實質性和不必要的。齊澤克基于拉康和黑格爾的理論對當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心理運作機制進行了深刻揭露,批判的指出其在認知層面,使主體喪失自我決斷和批判的維度;在情感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