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阿拉善左旗檔案史志局所藏清代阿拉善和碩特旗滿文及滿漢合璧檔案800余件,包括諭旨、奏折、咨文、札文、命文、清冊、信札、審斷書等各種類型,內容涉及該旗發(fā)往其他各地(包括理藩院)的底稿冊、扎薩克王及護印臺吉對本旗各類事務的傳諭指令、旗內各類事務的公文摘要、處理旗內各種案件的底冊、本旗職員及在旗衙門輪班受職人員名單、
本書因內容豐富,字數(shù)較多,故分輯出版,本輯為第三輯,是中國一個皇朝,清代的相關史料。由于清代距今不遠,加上檔案保存較好,所以遺留下的史料很多,故單獨編為一輯。
該書從文明理論、政治制度、區(qū)域經濟史、文化教育、社會治理、陸苗民信仰世界、清水江學、黔地文化等方面,將苗疆置于與藏區(qū)、蒙區(qū)、回疆、彝疆等區(qū)域同等的位置,通過研究清代苗疆區(qū)域內的“新疆六廳”如何最終變成中國的“腹地”,分析這一“生苗”→“熟苗”→“民人”,“新疆”→“舊疆”→“腹地”“國家化”模式的規(guī)律性,以便理解清代乃
《中國民族百科全書(15)》屬于《中國民族百科全書》其中之一卷。主要內容是真實反映傣族、佤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諾族等7個民族在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的突出成就及發(fā)展情況,尤其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這些民族所取得的進步成就,史料價值很高,是集學術之大成的出版項目,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布朗族是中國西南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shù)民族。該民族有語言無文字,具有豐富的口傳歷史傳統(tǒng)文化,從遠古的兄妹成婚衍人類、漢代的哀牢人到今天的布朗人,從靠山吃山、狩獵采集、制茶織布到今天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從傳統(tǒng)的彈琴說愛擊鼓傳情到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布朗族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本書用深入淺出
《王敬騮學術文選/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是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中的文選之一,收錄了王敬騮先生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發(fā)表的部分精選篇目,內容涉語言、民俗、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作者以扎實的語文功底,結合實地田野調查資料,撰寫了可供佤族歷史和語言研究者及愛好者參考的豐富文存,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謝遠章學術文選/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作者謝遠章對泰-傣族有60多年的深入接觸及研究。書中作者選了其20多篇研究文章,對泰-傣族族源、文化淵源、泰國中古史、傣語里的一些名稱來源、民間故事等進行了學術論述,并介紹了部分個人學術歷程?傮w說來,此專著學術價值比較好。
《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兩漢民族關系史》為木芹先生論述兩漢民族關系的專著。對西漢至三國四百余年間漢族同北方、東北、西北、西南、南方少數(shù)民族之間關系的概況、發(fā)展、演變進行了充分的論述,對研究古代民族關系及認識中華民族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有著積極作用。
《和志武學術文選/云南文庫·學術名家文叢》是和志武先生納西學研究的成果集萃之一。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東巴文化論,主要綜述作者對東巴文化、東巴文、象形文字、東巴經等納西學內容的研究和思考;下篇為歷史語文論,主要論述納西族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例如:口傳文學、民歌、“拇瓜”制度、殉情的社會歷史原因等內容。全書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撲朔迷離的壯族歷史;壯鄉(xiāng)的歷史人物;壯鄉(xiāng)山川美;壯族的科學技術貢獻;壯族地區(qū)的戰(zhàn)爭;壯鄉(xiāng)的山歌、情歌;壯族的盛大節(jié)日;壯家村寨風俗與飲食;壯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