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給孩子的中國考古》(全三冊)是考古學家為青少年撰寫的一套考古知識普及讀物,全書生動講述中國百年考古故事,科學、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了考古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輝煌成就,生動展示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本冊《從地下發(fā)掘的文明史》以考古遺址及出土文物,介紹中國百年考古輝煌成就,凸顯考古工作者薪火相傳的專業(yè)精神,分
《九色定瓷》將目前所有知道的和能收集到的定窯顏色釉匯集于一冊,全面介紹定窯除白釉外的所有釉色品種,其中有尋覓七十載未解的綠定;晚明著名收藏家項元汴《歷代名瓷譜》里描述的紫蒨若爤熟蒲桃的玫瑰紫色,也有幸被我們找到;南宋邵伯溫(10571134)《聞見錄》中有描述的定州紅瓷器失傳了千年后我們讓它重現(xiàn)天日;北宋、金代的姜黃釉
南漢二陵包括南漢烈宗劉隱的德陵和南漢高祖劉巖的康陵。南漢二陵是我國五代十國時期地面陵園遺跡保存較為完整的實例,為研究唐宋時期的禮儀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康陵隨葬的哀冊文是首次考古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哀冊文,對于研究南漢國的歷史具有重要價值?盗晔瞧駷橹顾l(fā)現(xiàn)的這時期專享布局完整的陵園,圍垣四隅雙角闕和陵前設廊式建筑
本書以川渝等地明、清時期的民間墓葬、碑坊建筑的田野考察材料為基礎,從建筑形制、雕刻彩繪裝飾、墓碑亡堂、戲曲人物、鄉(xiāng)紳與地方文人的碑刻書寫、口傳故事、以及鄉(xiāng)村聚落形態(tài)等角度,討論了川渝地區(qū)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后裔,通過崇修仿木結構的石質墓葬建筑,并施加繁復的雕刻彩繪圖像和碑刻銘文,實現(xiàn)其家族構建與來源地構建的歷史。這些墓葬建
本書從佛經文獻、圖像分布、構圖內容、佛經內涵和歷史文化等各方面,對漢傳佛教背景下的龜茲石窟各類說法圖,敦煌、云岡石窟中的重要佛教因緣故事,以及于闐地區(qū)背光化佛圖像進行了考證和分析。
本書介紹了從文明伊始到封建帝制結束時,所涌現(xiàn)出的各種有代表性的國寶級文物。有證實了古滇國存在的青銅神樹、最具“穿越感”的戰(zhàn)國水晶杯、彰顯高貴身份的彩繪木雕小座屏、萌萌的“申奧大使”陶鷹鼎、金碧山水先河之作《游春圖》、藏著情報的《韓熙載夜宴圖》......不管是古老原始的石器、陶器還是神韻輝煌的青銅器,不管是晶瑩剔透的玉
本書運用文獻學、考古學等研究方法,對今隴南市境內的西和法鏡寺、八峰崖、佛孔等主要石窟及某些佛教遺跡作了調查;對各個石窟的歷史背景、創(chuàng)始年代、主要內容、塑像壁畫、題壁石刻、主要特征、地位影響等進行了分析研究;就八峰崖石窟與仇池國的關系,隴南石窟與佛教史,隴南石窟與道教史,隴南石窟與古道交通,隴南石窟與唐詩等相關問題進行了
本書主要論述的是新石器時代至南北朝時期的陶瓷器型研究。從新石器時期人們學會制陶開始,陶瓷器形由圓不斷演化,那些三足器、尖底器、帶蓋器以及各類建筑用陶、明器等都隨著人們生存智慧的增長與造物觀念的更新而不斷改變著形制特點,并在制作技藝的不斷提高中為魏晉南北朝以降的陶瓷器形開拓出了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廣允緬寺壁畫精彩絕倫的藝術,臨滄市文化和旅游局和臨滄市文物管理所編寫了此書,書中收錄了壁畫彩圖,書后附有國內學者對于廣允緬寺的相關研究性文章以及壁畫顏料檢測報告,以供讀者對廣允緬寺壁畫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研究。
本書的規(guī)模大約將達到一百卷,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報告》,包括北魏257、259窟,五代宋256窟。填補了敦煌石窟研究領域的空白,對于推動歷史文化遺產研究、滿足國內外學者和學術機構對敦煌石窟資料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義。報告分上下兩冊,以文字、圖片、測繪圖等形式,詳細記錄和描繪了敦煌莫高窟第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