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香江哲學叢書之一。本書旨在對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的《邏輯哲學論》作出一個整體性詮釋。本書的導論詳細說明了這個詮釋所確定的《邏輯哲學論》的目的和理論架構,當中的重點可簡述如下:大多數哲學家提出的命題和問題都是源于未能理解語言的邏輯,它們都不是假,而是“無含義的”
福柯的《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一書,繼續(xù)對古代哲學的闡釋工作,開啟了“直言”(parrêsia)概念的系統(tǒng)探究,深入論述了“治理自我”與“治理他者”(或者“關心自我”與“關心他者”)及其內在關系。通過直言(實話、真話、坦言、忠言、誠言)概念研究,?禄氐焦畔ED,重讀經典,并在闡明“說真話的勇氣”何以構成雅典民
本卷著作收錄了奧古斯丁三篇作品:《八十三個問題匯編》(388-395年)、《答辛普利奇的問題匯編》(396-398年)以及《杜爾西提烏斯的八個問題》(425年)。這三篇作品涵蓋了奧古斯丁早期、中期和晚期三階段。對于有興趣了解奧古斯丁整體思想脈絡的讀者們來說,這實在是不可錯過的一部作品,可以從中得見奧古斯丁從早期到中晚期
在克爾凱郭爾寫作生涯中,除了大量以假名或真名發(fā)表的正式出版物外,他還留下了大量的文稿和日記。實際上,這些日記與他著作是渾然一體的。日記所展現的是活生生的作者本人?藸杽P郭爾把不能向別人直接訴說的,以更為直接且以極其深思熟慮的方式在日記中傾訴了出來。因此,這些日記是理解克爾凱郭爾思想的重要途徑。
德國哲學的發(fā)展
本書致力于解讀和闡釋法國哲學家列維納斯關于自我和他者、意識和外在性之間的超越關系的論述。通過列維納斯思想中的“多寓于少之中”“思所不能思者”“見不可見者”“沒有關系的關系”等表述指向,將列維納斯的思想放在20世紀現象學運動史和法國現象學的“超越”轉向的大背景中,深入闡釋列維納斯對意識與無限者、內在性與外在性的超越關系的
馬克斯?韋伯賦予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種內在的聯系。本書收錄了來自歐洲國家和美國的18位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的研究論文,集中展示了歐美學者的研究成果,為我們理解韋伯的思想提供了借鑒。
這是一本由四川師范大學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和哲學研究所主辦的連續(xù)性哲學論集。計劃每輯30萬字(16開300頁左右),每年出版兩到三輯。出版宗旨:1.焦聚性追蹤當代哲學發(fā)展的方向、態(tài)勢、進程。2.報道當代進程中涌現出來的哲學思想、成果、方法。3.對后世界風險社會中的重大哲學問題展開討論、爭鳴。領域定位:1.“環(huán)境、新技術、
《哲學簡史》是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家、數學家伯特蘭·羅素的代表作之一,是在《西方哲學史》的基礎上,保留原著架構,并對一些繁復的邏輯論證進行通俗化的基礎上編譯而成,記述了從西方哲學萌芽的古希臘哲學一直到二十世紀早期期西方哲學的發(fā)展歷程。書中以各個哲學流派及其代表哲學家為中心記述西方哲學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對各個哲學流派產
著名學者鄧曉芒將自己多年的哲學研究輯錄成冊,整體上分為“總論”“希臘哲學”“康德哲學”“黑格爾哲學”“當代現象學哲學”五個部分,內容涉及古希臘哲學、近代和現代西方哲學的許多聚焦性問題,如有的文章從追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源流而引出康德對傳統(tǒng)自然法概念的改造,最終歸結到道德上來;有的文章對海德格爾后期哲學的重要術語從其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