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托天津市檔案館的館藏檔案編纂,檔案時間跨度從1862年到1965年,分上下兩卷,上卷時限從1862年到1946年,下卷時限為1946到1965年,主要內容包括俄租界管理規(guī)定;俄租界購地章程;中俄民間的商業(yè)往來、客貨運輸情況;俄資洋行、銀行、商鋪的設立、生產經營情況;俄僑民出入境管理;新中國成立后蘇聯(lián)專家在津工作、
全文共分為12章,分別介紹2019-2023年間各國及組織發(fā)布的北極戰(zhàn)略及政策。第一章介紹北極理事會雷克雅未克宣言。第二章介紹北極理事會2021-2030年戰(zhàn)略計劃。第三章介紹德國北極政策。第四章介紹俄羅斯2030年前北極政策。第五章介紹法國北極戰(zhàn)略。第六章介紹荷蘭極地戰(zhàn)略。第七章介紹加拿大北極和北方政策框架。第八章介
本書意在提供一個跨學科的平臺,讓不同背景的學者在這個平臺上演繹研究的成果;以基礎研究為思想導向,面向世界重點國家、重點地區(qū)的人文、社會知識及經濟、科學技術發(fā)展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的跨學科研究。推動形成中國特色、北大優(yōu)勢的區(qū)域與國別研究范式,為我國的區(qū)域與國別研究及國際學術交流與發(fā)展貢獻力量。本書分為文明概念與區(qū)域國別研究
鄭和下西洋集中反映了明代中國在古代絲綢之路上達到的新高度,成為人類航海史上的巔峰時代。本書作者長期耕耘明史,在經濟史、中外關系史等領域卓有建樹。本書將作者在鄭和下西洋領域30多年爬梳整理文獻史料的研究論稿結集展現,以饗讀者。論稿收錄中文40篇,外文5篇。其中中文論稿分為史實考析、回眸思考、史料開掘、意義闡釋、文化視域、
在強鄰環(huán)伺的地緣環(huán)境中,何以保身是波蘭數百年來面臨的首要外交難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于地緣安全環(huán)境和國家相對實力的變化,波蘭實施過多種形式的平衡外交,如波蘭-立陶宛聯(lián)邦時期的均勢外交、兩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等距離外交、東歐劇變后的睦鄰友好外交等。歷史經驗表明,“一邊倒”式的追隨并非波蘭外交的慣性特征,在大國之間維持戰(zhàn)略平
本書通過“他者→他者主義→群體主義→共贏主義”的理論研究路徑,深入探討東西方文化中三種各異的他者主義文化,闡釋國家文化流變與主體間關系重構,論述他者的存在是國際社會無政府狀態(tài)的本質根源。按照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趨勢,研究東西方合作共贏的他者主義和偏執(zhí)狹隘的他者主義兩種主要他者主義的文化建構,認為著名“日內瓦之問”的時代答
本刊廣泛薈萃國內外區(qū)域國別研究成果和動向,展開多元、細致的學理討論,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提供基礎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區(qū)域國別學的發(fā)展與研究提供知識增量。本書收錄了卷首語、學理探幽、思者對話、前沿巡禮、書評、學科評估六個欄目。
本刊宗旨是提供一個與同行和讀者交流的學術園地,為促進中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事業(yè)盡一份綿薄之力。創(chuàng)刊以來,本刊始終秉承真實、客觀、理性的辦刊理念,立足學科前沿,保持專業(yè)特色,恪守學術規(guī)范,堅持以打造國內國際關系研究領域名刊為目標。在同行和讀者的大力支持下,在學界取得較大影響。本輯為第二輯,設有國際關系史研究、情報史研究、國
本書收錄了張星烺《中西交通史》、姚寶猷《近世中外文化交通史》兩種未刊講義!吨形鹘煌ㄊ贰窞1930年代張星烺在北平師范大學講授中西交通史課程的講義。講義分14部分90節(jié),較為系統(tǒng)地梳理了清代之前的中西交通史。與其后來所開設的歐化東漸史課程,前后相續(xù),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西交通史。該講義是了解中西交通史課程不可或缺的文獻,
《宋代使行文獻研究》正文共七章,對宋代使行文獻的文體淵源(即宋代之前的使行文獻梳理與概述)、宋代使臣的四種使行文體(行記、圖記、記行詩、語錄)、宋代使行文獻之間的異同、傳播與影響等具體文體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使行作品的撰寫,主要集中在宋代,這是因為宋代復雜的周邊環(huán)境所決定的。兩宋時期的使臣行走在南北政權之間,奔波于不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