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中國亞熱帶各城市郊野、農田、山區(qū)和公園常見的種子植物459種(隸屬42目107科),描述了每種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態(tài)等典型特征,描繪了種子大小和突出特征,配有植物彩色照片和種子顯微照片。
本書收錄了34科97屬141種內蒙古草地常見植物,包括物種的中文名、學名、形態(tài)特征等分類信息及產地、生境等分布信息;收錄了58種常見植物的無人機高清照片,89種植物的地面高光譜曲線;還收錄多幅拍攝自北京2號/3號衛(wèi)星、無人機高清相機的試驗區(qū)、樣地樣方影像。本書是天空地多源數據構成的內蒙古草地植物綜合信息庫,可供讀者更立
《花草也有小秘密》是一本描述身邊常見30種花草的漫畫圖鑒,全書以專業(yè)的植物手繪分析圖搭配四格漫畫,生動詮釋花草生長的秘密與智慧,并展示了它們的生長習性、文化典故以及觀察要點。幫助人們在日常散步中開啟花草探索之旅,在方寸之間重歸自然。
地衣是一種特殊的生物群體,由真菌和藻類之間的共生關系組成。它們通常以菌絲體和藻類細胞的結合體現,形成一種共生體。本書共收錄了常見地衣15科32屬66種,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系統(tǒng)地展現了山西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地衣植物的自然狀態(tài)、分布現狀、生境及物種鑒別特征等情況,充分體現了保護區(qū)生態(tài)資源的原真性與完整性。該書的出版不僅
本書全面介紹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離與純化概述、常規(guī)提取分離純化技術、現代提取分離純化技術、現代分離分析技術、有效成分的鑒定、定量分析及其技術應用等內容,書中詳細講解傳統(tǒng)和現代的提取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詳盡的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分離及純化理論與實用技術。內容涵蓋了從傳統(tǒng)到現代的多種提取、分離和純化方法,首先
本書分為總論和各論兩部分,主要介紹了作者在六盤山發(fā)現的大型野生真菌250種,并配以大量的圖片,詳細記述了每種真菌的中文名、拉丁學名、形態(tài)特征、生境、采集區(qū)域和用途,及其蘊含的生態(tài)與經濟價值。書稿圖文并茂,簡明扼要。不僅填補了六盤山野生真菌研究的空白,具有學術價值,而且對六盤山區(qū)進一步推動人工培育菌菇產業(yè)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濕地中國·自然博物”系列之《三色堇揚著花貓臉》是一部介紹大美濕地的植物的科普散文。作者立足嶺南地區(qū)濕地,結合自然觀察經驗及自己的成長經歷,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與數十幅生動的手繪插畫、實拍照片,描寫了三色堇、瓦松、大樹菠蘿、鳳凰木等10種草木和水芹、芋頭、蓮霧、檸檬等10種蔬果的形態(tài)特點、生長習性及生活環(huán)境等,講述了這些物
我們非常熟悉的植物的名字——木蘭花、葉子花、紅杉等,我們只知道它們的名字,但這些名字的背后往往有許多不往人知的故事,神秘且靈感,引人入勝。 在這本內容豐富而生動的書中,著名植物學家桑德拉·納普介紹了許多植物界非常有名的人物,也描述了許多非常有特色的植物以及它們的生長地域。書中大量的植物素描和照片來自英國倫敦自然博物館
赤水蕈樹(AltingiamultinervisCheng)為蕈樹科(Altingiaceae)蕈樹屬(Altingia)植物,是貴州省赤水市特有珍稀瀕危植物。1938年,植物分類學家鐘樸勤于天臺山采集,后經樹木分類學家鄭萬鈞鑒定為蕈樹屬新種,并定名為赤水蕈樹。本種是狹域分布種,也是最受關注的物種之一,被《國家重點保護
中國鹽堿地植物種類豐富,種數可達500種以上,在鹽堿地生態(tài)保護和資源利用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本書作者團隊在對中國各地的鹽堿地植物資源系統(tǒng)性的野外調查和種質資源收集工作基礎上進行整理加工,最終匯編成書。書中收錄了中國常見及重要的鹽堿地植物200種,尤其是重點收集常見和有重要價值(尤其飼草)的中國鹽生植物。書中系統(tǒng)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