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輯,上輯以桂林老鹽街為主,有老鹽街的歷史考證、前世今生、名人軼事以及老街坊舊事與追憶;下輯為老鹽街周邊街巷漫議,涵蓋老鹽街周邊商業(yè)、文化與名人等內容,涉及文教街、藝術館、東西巷、逍遙樓等地以及謝和賡、馬君武、岑春煊等名人。上下兩部分共同構筑了以老鹽街為中心,輻射周邊的地域、文化、商業(yè)、名人等鮮活的市井畫卷。
本書以歷代水井普查成果為基礎,從紹興6個區(qū)、縣(市)選取歷史文化厚重又有典型性的120口古井,它們中有最具有文化氣息的清白泉井,最有歷史價值和傳奇色彩的舜井,自公元239年至今仍在使用的上方井。從數(shù)量和歷史文化積淀來說,紹興堪稱古井之鄉(xiāng)。書稿以圖文并茂和古井資料列表的形式向讀者展現(xiàn)。本書將為助推新時代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詩路
加蓬位于非洲中部,跨越赤道,西瀕大西洋,東、南與剛果(布)為鄰,北與喀麥隆、赤道幾內亞交界。1960年8月17日宣告獨立。近年來,加蓬政府積極實施經濟多元化戰(zhàn)略,著力發(fā)展農、林、漁和旅游業(yè),鼓勵發(fā)展中小企業(yè)。奉行開放、不結盟、國際合作和睦鄰友好政策,呼吁非洲團結,主張通過對話、和解、協(xié)商方式解決世界和地區(qū)沖突。本書屬于
本書以武昌古城發(fā)展脈絡為經,以不同時期(如漢晉、隋唐、明清)、不同層級(如全城、楚王府、黃鶴樓片、蛇山南麓片、曇華林片、督府堤片、明清官署、名街、會館、學校、寺觀)的風貌為緯,以相關古地圖、老照片以及最新攝制照片、新制示意圖入書,務求雅俗共賞。
《故宮里的中國史》是一部講述故宮歷史的作品,圍繞故宮展開,兼及元明清三朝歷史。全書分元明卷和清代卷上下兩卷,共十八章。上卷從忽必烈初建元大都開始,一直寫到永樂十八年遷都紫禁城,最后到明崇禎帝之死。以紫禁城的興建和成熟為軸心,以幽默生動的語言,寫出了發(fā)生在這座宮闕里的悲歡離合,以及被紫禁城所見證的諸多歷史事件,同時結合古
本書是以地理科學類專業(yè)為研究對象的學術著作,迄今國內外尚無同類著作。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遵循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原則,系統(tǒng)研究和闡述了學習轉型與成才方向、專業(yè)構成、專業(yè)建設發(fā)展、學科基礎、主要課程、科學研究基本過程、文獻平臺與主要期刊、數(shù)據(jù)平臺與數(shù)據(jù)來源、實驗室與研究基地、學會與會議、工具書等基本問題。 本書可作
本書應用了歷史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等多學科的研究理論與方法,結合出土文獻(漢文、龜茲文、于闐文、回鶻文、吐蕃文等)、傳世文獻,以及前人的學術成果,對漢唐時期環(huán)塔里木盆地(焉耆盆地、裕勒都斯草原、塔里木河流域、克孜勒蘇河流域、葉爾羌河流域、帕米爾高原、古代于闐、若羌——且末綠洲)的古代交通路線、烽燧、戍堡、城址等遺存進行系
本書共分五章,通過大量珍貴的大同城墻影像和文字資料,回望城墻百年變遷,講述大同故事,展現(xiàn)古都風采。
本書分為九個部分,采用百問百答的形式,概要介紹了洞庭湖的基本情況、水系、社會經濟、洪水特性、江湖關系、防汛搶險、水利工程、生態(tài)環(huán)境、歷史文化,以及洞庭湖治理和保護的主要成就、重大事件及基本思路等內容。
本書是研究和報道寧夏區(qū)情的專業(yè)人員編寫的關于寧夏2023年基本區(qū)情,以及2024年全區(qū)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文明、法治等展望的圖書。本書以2023年度“寧夏藍皮書系列叢書”中經濟、社會、文化、生態(tài)文明和法治發(fā)展報告的總報告為基礎進行編纂,主要包括《2023年寧夏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總報告》《2023年寧夏社會形勢與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