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作者李延年先生從1992年開始在OOO藝術司從事雜技、曲藝、木偶、皮影方面的業(yè)務行政工作,從2008年開始任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會長,大約從2001年開始雜技、曲藝、木偶、皮影方面的劇本創(chuàng)作,大部分木偶皮影劇為近幾年來的劇作,十多部作品被搬上舞臺,并在國內(nèi)OO大型活動中獲獎。該書分兩個大部分:劇作集和論文集。劇作集
《中國戲劇片論》收錄了作者近年來關于中國戲劇的研究成果,內(nèi)容包括戲曲研究和話劇研究兩個方面。作者秉持還原歷史、貼近現(xiàn)實、戲劇本體的原則,在占據(jù)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遵循“美學的與歷史的”研究方法,選取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戲曲、話劇作品,結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共時和歷時的爬梳。書稿研究角度新穎,根據(jù)中國不同發(fā)展階段的特
《日知錄》是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大思想家顧炎武的學術巨著,對后世影響巨大。該書是一部經(jīng)年累月、積金琢玉撰成的大型學術札記,以明道、救世為宗旨,囊括了作者的學術、政治思想。主要內(nèi)容劃為八類,即經(jīng)義、史學、官方、吏治、財賦、典禮、輿地、藝文。雖然時代已經(jīng)變化,但書中提出的很多問題,至今依然值得重視和借鑒。 本書以潘耒刊刻的清
本書研究對象是謝潑德戲劇的創(chuàng)傷敘事為研究對象,探究創(chuàng)傷敘事視域下謝潑德戲劇中的主題內(nèi)容、人物形象、文本特征以及舞臺藝術等,創(chuàng)傷敘事既是戲劇主題思想和人物言說的表現(xiàn)內(nèi)容,也是戲劇文學和舞臺演劇的藝術手法,這四個方面錯綜交織,相互作用,交相輝映,共同成為構建謝潑德戲劇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價值的重要要素。本研究首先基于發(fā)生學理論
“蒲劇皇后”景雪變及其表演的《山村母親》成為蒲劇及其民族戲劇的樣板戲,不單純代表傳統(tǒng)藝術及地方藝術的特色,且代表中華民族傳播中國聲音,獲得國際的認可。景雪變及《山村母親》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文化界、藝術界的廣泛討論和深入研究,眾多評論家從不同的角度對本作品及其表演進行了分析和點評,方便我們了解這部劇成功的原因,也能更賞
京劇,有說,有唱,有故事。 武打的絕妙之處在哪里?京劇的韻白是普通話嗎?為什么每個角色的臉譜各不相同?生、旦、凈、丑行當分明,有什么作用?清脆的鑼鼓點又有哪些寓意? 一方小小的舞臺上,卻能表演出千萬種變化,這種獨特的舞臺藝術,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呢? 京劇文化里,藏著精妙絕倫的東方密碼。 跟隨這本妙趣橫生的京劇小百
內(nèi)容涉及:水滸戲的研究,這部分是按時間從元至清對水滸戲的文本生成(結合歷史、民間傳說)、版本考究及劇本細讀闡釋傳統(tǒng)中國士人階層意識民階層意識的意蘊;對部分歷史時期戲曲行當、代表劇目的改編與傳播論述不同時期戲曲美學的生成與演變;兼有劇評、戲曲論著之隨感等文章。某些文章中的觀點雖已有前人述及,但這些重申(例如:水滸戲中女俠
本書是一本個人關于京劇和戲曲的文集。收錄了作者撰寫的關于京劇的一些論文和懷人憶舊的文章,還集錄了一些戲諺,并附上了所寫了兩個劇本。全書共分六輯,輯京劇叢談,主要收錄了作者撰寫的一些關于劇史和重視京劇藝術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談如何傳承戲曲藝術的論文,括個別京劇藝術家的研究、京劇演員文化修養(yǎng)等。第二輯憶舊懷人,主要是作者對自身
京劇究竟好在哪兒,這事說清楚了嗎?京劇到底是國粹還是國渣?京劇何以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我們對京劇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有關京劇,本書試圖回答的就是這些看似簡單、卻始終未能獲得清晰答案的問題,在通俗生動地闡釋了京劇是一場了不起的游戲的背后,提供的是我們今天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
《中國戲曲地理與數(shù)字地圖創(chuàng)建研究》立足于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前沿理論和方法,從古代戲曲文獻中提取考辨全面的地理數(shù)據(jù),通過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將這些戲曲數(shù)據(jù)與空間信息整合在一起,建構起歷史變遷的時間維度、地理布局的空間維度、戲曲發(fā)展的文學維度三者合一的全景動態(tài)式戲曲景觀。在文學地理學較為成熟的作家占籍靜態(tài)分布研究范式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