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學科體系和知識體系的角度,重新審視和梳理法理學的內容,強調作為法理學或理論法學研究對象的法,既是一個應然問題,也是一個實然問題,同時還是一個由應然走向實然的方法問題,法理學的內容應當包括法本體論、法價值論和法方法論。法本體論屬于實然法范疇,探討法本來是什么的本源問題,主要研究法理學與法哲學、權利義務、法律關系、法
本書是“”系列之一的“”的專著,具體包括了:法律的實用觀念、社會聯(lián)合體和社會規(guī)范、規(guī)范的社會制裁和國家制裁、法律事實、法律命題的創(chuàng)設、法律命題的結構、歐陸共同法法學的歷史傾向、法律在國家與社會中的變遷等方面的內容。
近年來關于社會法的研究不僅成果不多,而且分歧很大,諸多學者都在自己蝸居里苦苦探尋:或通過與民法、經濟法的類比,來探尋社會法的調整對象和調整手段;或以社會法的部門法(如勞動法)的調整對象為基礎,推而廣之,“上升”為社會法的調整對象;或以社會法的演進歷史為線索,挖掘社會法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結構,把社會法基礎理論的研究建立
《法理學基礎》側重于學生法學知識的"入門",主要介紹法學、法律的基礎知識和我國法治建設的基本情況,目的是幫助學生系統(tǒng)、概括地了解和掌握有關法學和法律,特別是我國法學教育和法治建設的基本情況,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法律是什么"的問題,為學生今后分門別類地學習法學其他學科奠定基礎。本書第二版根據近年來立法、司法實踐的情況以及
用法為中心的實證研究對于解決中國法律理論發(fā)展的困境有重要意義。法實證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對中國法律實踐的研究有必要堅持這一進路。本書稿為應用法學研究會的會刊,基本每年出版一本,刊載應用法學領域的前沿課題。
《法律文藝學》介紹了法律文藝學,是運用法律視角考察和思考文學所形成的全方位、一體化的文學理論系統(tǒng)。所謂全方位,指的是這里的法律具有多學科性,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各學科有著割不斷的聯(lián)系,故法律視角有多色調、全方位的性質。所謂一體化,指的是把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鑒賞、文學批評、文學史、文學美學等方面同等對待,一并納入研究視野,組建一
法學概論(第三版)
《司法社會學引論》由姚小林編著。司法權固有的社會性、司法社會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以及法學與社會學兩大學科的方法論聯(lián)姻分別為司法社會學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可靠的智識基礎、客觀的社會需求與精巧的學科技術手段,而司法社會學的誕生也必將拓寬和深化司法學與法社會學研究并為之提供另一獨辟新徑的學術視野。作為法社會學的分支學科,同時也是作為司法學的
《福利社會的歐洲設計:察赫社會法文集》精選了察赫教授20世紀70年代末到2008年近三十年來發(fā)表的頗具影響力的學術文章,分五部分介紹了社會法(社會保障法)和社會政策領域的基礎理論問題和發(fā)展史,涉及社會法基本概念和分類、福利國家理論、社會保障的基礎問題、全球化下的新發(fā)展、發(fā)展中國家的傳統(tǒng)與面臨的挑戰(zhàn)等。察赫對德國及世界社
陳景良、鄭祝君編著的《中西法律傳統(tǒng)》是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主辦的連續(xù)出版物,已在我社出版三卷(第6-8卷),每年收錄國內法史學界研究水平較好的學術文章18篇左右,在學界具有較好口碑,是廣大法學、歷史學師生認可的學術爭鳴陣地!吨形鞣蓚鹘y(tǒng)(第9卷)》內容包括賭城法蹤:華洋共處之地法制文明的演變、論“祖宗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