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宋代文臣武將、皇室宗親、文臣武將、名家大師、商人巨賈、尋常百姓等多重社會主體中擇取典型人物,從他們的經歷里披露出來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中,從對上述人物生動故事的敘述分析中,揀選出一粒粒帶有宋代典型思想的碎金,并做簡要辨析,深入淺出,使讀者通過輕松愉快的閱讀,對宋代思想這個相對嚴肅的話題有一定的了解。
本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永嘉學派概況。介紹永嘉學派的基礎知識,敘述永嘉學派的創(chuàng)立發(fā)展、主要特點、學術地位的確立以及晚清時期的復興等。第二部分:存世文獻簡述。簡介宋代溫州學術著作的傳世狀況,分經、史、子、集,選介宋代永嘉學派學者的主要著作。第三部分為附編,收錄部分資料。主要有永嘉學派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編年紀事,已收入國家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卓有成就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本書主要分三個部分來書寫他的一生?壳安糠纸榻B了他執(zhí)政之前的社會局勢和王安石的成長過程,為王安石執(zhí)政以及變法描繪廣闊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紹了王安石走上政治舞臺,和神宗共同開始全面而深刻的變法過程。第三部分是王安石辭相隱居后的生活狀況。作者著重還原了王安石在經學、易學、詩文等方面的
朱嘉忠德思想走出了唐宋五代時期“忠德的迷失”“社會的迷失"“價值的迷失"所構成的“意義的危機”的困境。他構建了具有中國古代特色的忠德思想文化價值體系,為人們安身立命、修已安人、進德修業(yè)提供了價值依據(jù)和思想資源。本書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大背景,采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朱嘉忠德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理論基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朱熹與上饒的因緣;朱熹在上饒的書院講學;朱熹門人后學在上饒創(chuàng)辦的書院;上饒四大書院;朱熹及其書院對上饒的影響。具體內容包括:地緣優(yōu)勢使上饒成為朱熹出閩的必經之地;朱熹兩次回婺源故里省親,推動了上饒書院的發(fā)展;朱熹與上饒學者的交游與交鋒等。
本書是對邵雍的生平、著作與哲學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是邵雍研究的最新成果,對宋明理學等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全書視野開闊、考辨扎實、分析細密,非常符合“三聯(lián)哈佛燕京叢書”的定位與期待,即在優(yōu)秀博士論文的基礎上做深入的修訂,達到青年學者可以企及的最高水準。本書底稿是作者當年在北大的優(yōu)秀博士論文,推薦的兩位老師贊譽為“
本書將朱熹與懷特海哲學理論、概念進行比較,從哲學體系建構歷程、宇宙論、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等方面對朱熹與懷特海哲學進行深入闡述,并把幾對重要的概念:如“太極生生之理”與“創(chuàng)造性”(creativity)、“事物”與“現(xiàn)實存在”(actualentity)、“一物之理”與“永恒客體”(eternalobject)、“感
《漁樵問對》是邵雍的名作之一,全書原文僅五千余字,但其從天地宇宙之道談起,把中國文化體系對世界的認識,加以哲學化的高度概括。最難得之處在于他不但有務虛的理論總結還提出了觀物處事的具體應用方法并詳細解說,即:以不我物之心,以物觀物。
張載是對中國思想和文化影響至深的一代大儒!稄堓d的思想》是西方人系統(tǒng)研究張載思想的代表作。作者從精讀張載著作入手,選取張載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匯集和梳理張載論述這些概念的所有文字,按照宇宙觀、人性論、圣賢觀等多個方面,邏輯縝密地逐步呈現(xiàn)和分析,清晰完整地重構了張載的思想體系。 作者視野宏闊、思考深入,從學術背景探索當時思
本書主要講述了金華當?shù)刂臍v史文化名人:南宋文學家、理學家呂祖謙與金華的淵源,他開創(chuàng)的“婺學”,分別介紹了呂祖謙所處的南宋時代的社會背景,呂氏家族文化世家背景,探討呂祖謙學術成就、學術思想、精神理念及其對后世的影響。其中著重介紹了全國各地和金華本地有關呂祖謙、呂學研究的現(xiàn)狀,金華當?shù)貧v史古跡麗澤堂與明招精舍等呂祖謙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