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文化傳播和普及角度關注福州寺廟文化,介紹佛寺名勝古跡。具體包括:福州佛教小史、鼓山涌泉寺、怡山西禪寺、雪峰崇圣寺、瑞峰林陽寺、黃檗山萬福寺、芝山開元寺、旗山萬佛寺等。
通常來說,人們會認為佛教是一種從印度傳入、在中國漢化的宗教,而忽視了它在犍陀羅即今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qū)的發(fā)展。本書利用佛教文本和犍陀羅考古出土的佛教浮雕、佛像、佛塔、錢幣等,探討了佛教歷史上一些令人費解的話題,如玄奘記載的貴霜帝國君主何以兩肩出火飛行皇帝會飛行嗎?大雁塔為什么叫雁塔?佛陀和龍是什么關系?武則天為什么說
本文集是藏傳佛教寧瑪派著名伏藏大師達香努丹多吉(1655-?)所著作品的總集。共有41卷。是一部擁有360多年歷史的古籍文獻。其文集主要內(nèi)容包括佛學與醫(yī)學、地方史、人物傳記、各種儀軌、民間傳說,以及有關山水文化的各種論述,其內(nèi)容極為豐富。內(nèi)容主要分為達香伏藏法,以及其中各篇的講解與補充文件,都屬于同一部文獻。只是至今尚
《俱舍論》是一部總論無漏智慧境界與達成無漏智慧途徑的論典,勝義對法講無漏智慧是什么樣子,世俗對法則講如何由有漏智慧達到勝義對法的境界!毒闵嵴摗穾缀蹩梢苑Q得上是一部佛教百科全書,書中絕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在對各種佛教名詞進行解釋、細分與歸納,一個名詞包含著數(shù)個名詞,一種解釋牽引出數(shù)種解釋。此書稿共有八品,主要講述了內(nèi)外世界的
戒律是指在個人的一生中,戒除危害整個社會或自然環(huán)境,包括危害青山綠水的行為。此書也明確說明一切有害于人、有害于畜、有害于人、有害于自然、有害于森林、有害于碧水、有害于鄰里、有害于自然、有害于社會的行為都應當禁止,相反,應該盡力為社會作貢獻。此戒可以分為別解脫戒、菩薩戒、密戒。本篇對關于三戒發(fā)表了詳細的注釋。特殊之處:過
該書為《蘇州全書》叢書甲編中的一種,采用影印形式出版。是南宋平江(治所在今江蘇蘇州)景德寺僧法云所編的佛學辭書。全書共7卷64篇,法云將散見于各經(jīng)論中的梵文名字分類解釋、編集而成,共收音譯梵文2040余條。各篇開頭為總論,敘述本篇大意。對音譯梵文,一一舉出異譯、出處并進行解釋。所據(jù)資料,除經(jīng)論外,還旁采音義、注疏及其他
《佛教文化研究》集刊稟承國際化、純學術化的基本宗旨,以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辦刊方向,積極推進國內(nèi)外佛學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本輯收錄的15篇論文,均經(jīng)過本刊編輯部及審稿專家嚴格審查,符合本刊錄用標準。根據(jù)論文主題共設四個欄目,分別為“近現(xiàn)代佛學專題研究”“佛教歷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名家訪談”。整體上,本輯所收
原著成書于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共分十五輯,該選題博取眾家之長,采取編年史的體例,主要記述佛教在西藏的傳播歷史,尤其是對后弘期佛教的傳播、教派形成、傳承系統(tǒng)、各派名僧、寺院、經(jīng)典的記敘尤為翔實,清晰地勾勒出西藏地方各個時期的歷史和藏傳佛教各個教派、教法的傳承情況。
本選題是一部詳盡記錄和研究鄔金林寺歷史的專著。作者追溯了鄔金林寺的歷史起源,從最初的建立背景,到各個時期的擴建和修繕過程,詳細介紹了寺廟的發(fā)展脈絡。通過對歷史文獻的梳理和考古發(fā)現(xiàn)的解讀,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生動的鄔金林寺歷史畫卷。對研究倉央嘉措文化、研究門隅古往今來的歷史由來以及了解當時藏南的風土人情、社會面貌等提供了豐富
本選題作者以傳統(tǒng)格言的形式,通過藏傳佛教中國化維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闡釋。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立德樹人篇,第二部分為崇尚科學篇。旨在發(fā)揚藏傳佛教愛國主義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