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yè)技術是實現(xiàn)高產、高效、高質、高效益的一種農業(yè)生產方式。本書以我國農業(yè)綠色發(fā)展為研究背景,基于農戶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外部性理論和公共物品理論等相關理論基礎,利用新疆33個縣(市)、團(農)場863戶棉花種植農戶的實地調研數(shù)據(jù),構建了“技術認知—采納意愿—采納行為—激勵政策”的理論邏輯分析框架,綜合運用熵值法
本書是作者團隊圍繞云南怒江特色香料和民族藥——草果開展多年研究的總結。全書聚焦草果的種植端,內容包括我國草果產業(yè)概況、草果的生物學特性及生長環(huán)境、草果的規(guī)范化生產及栽培技術、怒江草果常見病害及綠色防控技術、怒江草果常見蟲害及生物防控技術等。全書在介紹草果生長習性的同時,也探討了怒江草果產業(yè)扶貧如何成為人類減貧史上的重要
人參,是“東北三寶”之一,是中華文明瑰寶。鮮人參容易腐爛,難儲存,之所以能夠走出神山圣水長白山,成為世界文化財富,離不開紅參的炮制。紅參是人參的熟制品,其炮制歷史可追溯至千年前的南北朝劉宋時期,是人參流布四方、光耀世界的重要載體。然而,歷史上如此輝煌燦爛的人參,為什么到現(xiàn)代卻黯淡無光? 曹保明先生在重走東北
本書對中藥屬性、藥理、藥效及其作用情況進行了詳細綜述,介紹了相關藥劑知識和法律常識,同時結合當?shù)厮幉倪M行分析,總結中藥的應用領域及實例。近年來,中藥產業(yè)迅猛發(fā)展,導致中藥資源需求、蘊藏量和分布發(fā)生重大變化。
太行山位跨河南、山西、河北、北京4省市,全長800余里。太行山自然植被種類豐富,花開時節(jié),五彩滿太行,花香飄千里。截止目前,尚未見到“太行山藥用花類植物”的系統(tǒng)研究與報道,亦未見藥用專著出版。本書收載范圍包括了藥用花的植物資源,共涉及67科、140屬、194種,其中被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收載70種
《藥賞食兼用植物圖鑒230種》收錄了230種常見的觀賞兼食用的藥用植物,編者結合三十多年的科研和工作經驗,對每種植物介紹了其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藥用功效、食用方法、觀賞價值及園林應用,是一本集觀賞兼食用、園林設計應用、藥用介紹于一體的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較強的植物類科普讀物。每種植物均配有3~5張高清彩色圖片,圖文并
本書技術內容新穎、先進、實用,倡導機械化作業(yè)和使用新型栽培基質、環(huán)保型滅菌設施,倡導安全預防病蟲害,體現(xiàn)輕簡化綠色生態(tài)栽培特點;對專業(yè)術語加以科學注釋,文字圖表并茂、通俗易懂。適合廣大基層農技人員、靈芝種植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等學習、參考和借鑒。
本書共編目出版甜菜種質資源1863份,其中資源來源于阿爾巴尼亞1份,奧地利5份,保加利亞2份,比利時8份,波蘭90份,朝鮮4份,丹麥6份,德國33份,俄羅斯2份,法國10份,荷蘭32份,加拿大4份,捷克16份,羅馬尼亞17份,美國147份,南斯拉夫1份,蘇聯(lián)89份,日本87份,瑞典19份,匈牙利16份,敘利亞1份,伊朗
本書共分9章,概述了夏直播花生的生產狀況、生育特點和高產途徑;從出苗特性、農藝性狀、光合衰老特性、養(yǎng)分吸收利用、土壤碳氮組分、根瘤固氮特性、微生物群落結構、溫室氣體排放和產量構成因素等方面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夏直播花生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高產生理基礎;重點介紹了夏直播花生單粒精播核心技術和關鍵配套技術,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夏直播
《云南金花茶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對云南金花茶形態(tài)特征、野生資源分布及數(shù)量、遺傳多樣性、種苗培育技術、叢生芽發(fā)育的轉錄及代謝特點、人工栽培技術、人工林的微生物特征以及開發(fā)利用等方面進行了介紹,讀者可通過本書認識瀕危植物云南金花茶的外形特征、資源特點、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本書適合作為高等農林院校園藝、茶學、林學、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