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構建當代中國史學科三大體系建設,擴大當代中國研究所在國史學科的引領作用,貫徹落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十四五規(guī)劃中關于學科年鑒的要求,當代中國研究所主持編纂《當代中國史研究年鑒》。2023卷年鑒包括學科發(fā)展概況、學術成果、學科動態(tài)、機構簡介和大事記等欄目,力求全面、準確地反映當代中國史學科20
新中國,有這樣一個時代
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在新中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新中國史的研究編纂、宣傳教育為新時代凝心聚力鑄魂。本書是作者新中國史研究成果精粹選集。作者認為,新中國史是中國歷史的自然延伸,是正在行進并且不斷向前發(fā)展著的中國斷代史,是中國歷史的現(xiàn)代部分或者當代部分,即中國現(xiàn)代史或中國當代史。書中作者從新時代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本書圍繞中國當代史編研和國史學科建設展開。全書分為中國當代史的學科建設、中國當代史的基本過程及重大事件、中國當代史的經(jīng)驗總結、中國當代史與當代中國問題研究、中國當代史著作評析等五個部分,重點圍繞什么是國史和國史研究,如何劃分國史發(fā)展的階段,什么是國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如何科學總結國史發(fā)展的基本經(jīng)驗、規(guī)律與特點等
本書以時間為序,輔以本末體,逐日記載共和國的發(fā)展歷程,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囊括中央、地方與基層等各個層面。既有大事要事的鉤沉,又有歷史細節(jié)的描;既有領袖人物關鍵作用的記錄,又有人民群眾偉岸力量的揭示;既有翔實歷程的精彩敘述,又輔以“一圖勝萬言”的經(jīng)典照片。文圖并茂,共同構成共和國60年的永恒記憶,是
本輯收錄的是“姑蘇五老”、民建創(chuàng)始人之一章元善1949年至1966年的日記記錄。時間總跨度達十八年,內容十分博雜,既記錄了作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又展現(xiàn)了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的變遷發(fā)展,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本書分十個專題,以史為線索,講述毛澤東時代的中國那段歷史。主要內容包括:歷史的“問”與“答”新中國“新”在哪里?走進社會主義;冷戰(zhàn)格局下的突圍;有這樣一個“頂層設計”;計劃時代等。
本書內容來自“百歲老人口述史”大型公益項目。本項目采訪百歲老人50余人,通過編寫個人傳記等形式挖掘百歲老人的個體經(jīng)歷,最終形成關于家國情懷的群體記憶,將老人的口述歷史制成“人文檔案”。這些百歲老人歷經(jīng)百年風雨,是中國歷史的見證者,他們的口述史也是一部鮮活的共和國歷史,不僅可以作為歷史的記錄,更能以史喻今啟迪后人。
本書選取了20篇河海大學本科生的優(yōu)秀社會實踐報告,從民生社會、思想觀念、地域特色、熱點問題等微視角出發(fā),采用問卷調查、個案訪談、口述史等研究方法,走進普通大眾的日常生活,深入社會的方方面面,以此觀察新中國成立70余年來社會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