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同音》(重印本)、《文海》《文海雜類》為基礎,對西夏文字結(jié)構(gòu)、西夏文文法、語音進行探索,還對西夏文佛經(jīng)、西夏軍事、醫(yī)藥、占卜等文書進行整理和分析,利用西夏人自己撰寫的字書、韻書,嘗試去復原西夏的語言體系,是目前較為系統(tǒng)地研究西夏語言文字的著作,對于學者進一步了解和研究西夏的語言文字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本書分為研究篇、譯文注釋篇、校勘篇三個部分,研究篇主要論證了《文海寶韻》的形制、名稱、編纂時間、作者及《文海寶韻》與《五音切韻》的關(guān)系,明確了過去專家們難以尋覓、甚至完全否定的入聲字;譯文注釋篇是將《文海寶韻》的西夏文圖版進行錄文和翻譯,并對難懂詞匯進行注釋;?逼饕獙Α段暮氻崱犯黝愔械奈飨奈淖衷~進行校勘,糾正了以
本書從藏書地點、來源地點、誕生時間、品相狀況、內(nèi)容等方面介紹了國內(nèi)外現(xiàn)存滿文文獻史料的內(nèi)容及保存狀況,收錄了全國五十余家單位和其他八個國家十六家單位收藏的滿文圖書兩千余種、石刻拓片八百余種、檔案近200件,是對現(xiàn)存滿文文獻進行的一次系統(tǒng)性的調(diào)研及歸納總結(jié)。書中詳細介紹了每部滿文文獻的書名(包括漢文、滿文、滿文拉丁字母轉(zhuǎn)
全書分滿漢《清文指要》(八種)匯校和《清文指要》及其諸改編本異文匯編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對不僅對《清文指要》進行滿文拉丁字母轉(zhuǎn)寫之整理,而且用漢語進行滿文語法之深度解讀、虛詞詞法標注和句法標注。通過對滿文的標注解讀來進行滿文合璧文獻間詞匯語法的比較研究,剖析滿語漢語接觸下語言間的相互滲透影響和語言變異特點。第二部分主要通
本書主要圍繞問候、家人、服裝、捕魚、采集、節(jié)日等主題,設置相應的人物和情景,以對話的形式介紹了赫哲族日常用詞和語句,突出了口語運用的特點,且配有情境圖片,圖文并茂。全書共收錄赫哲族日常生活用語800句,因為赫哲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全部用國際音標+拼音進行赫哲語語音標注,并有漢語含義逐一對應。
羅平縣地處滇、桂、黔三省區(qū)結(jié)合部,以“雞鳴三省”聞名,境內(nèi)居住著彝族、壯族、苗族、回族、瑤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少數(shù)民族人口8.3萬人,占總?cè)丝?3.54%。羅平布依語因受地理分布、人口格局等因素的影響,在語言活力上已經(jīng)開始顯露瀕危趨勢且學界少有關(guān)注。有鑒于此,全書在第一手語言調(diào)查材料的基礎上,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
本書收錄了王靜如先生的原著論文及翻譯作品《東漢西南夷白狼慕漢歌詩本語譯證》《西夏文經(jīng)典題款譯釋舉例》等。如在原著論文《西夏文經(jīng)典題款譯釋舉例》中,列舉了在翻譯西夏文佛經(jīng)刊刻題款,特別是對帝王尊號進行翻譯時,因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字與漢語的差異性,作者進行了詮釋,并對個別西夏文字進行討論。本書通過對西夏文字與文獻的研究與譯解,
本書共收入若柔語常用詞條7000余條,拼寫參照《若柔語拼音方案》,若柔語各詞條中首字母都大寫,按拼音字母順序排列。該叢書的編撰出版,搶救保存了瀕危的怒語,填補了怒族有史以來沒有一本民族語言詞典的空白,極具學術(shù)價值和社會價值。
本書以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的廣西壯語南部方言左江土語金龍岱話為研究對象,在充分田野調(diào)查而獲得大量、真實的語料基礎上,以“參考語法”的描寫分析法為理論指導,兼顧傳統(tǒng)語法的研究方法,對壯語金龍岱話的語音、詞匯、語法、句法結(jié)構(gòu)和特點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描寫與分析。全書共包括八章,在注重語言事實收集與分析的同時,盡可能地
蘇州博物館所藏《潘祖蔭日記》共12冊。主要內(nèi)容大致包括:上朝議政、職務變遷、政務工作、交游書信、金石圖書、花銷賬目及身體狀況等。其中,上朝議政、政務工作、交游書信占了絕大部分,每天接待訪問親友和收發(fā)信件的名單是必不可少的;ㄤN只有在金石圖書購買時才簡略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