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當代知識論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基本觀點為參照系,對金岳霖知識論進行了比較研究。它具有兩方面的學術價值:一是比較準確地理解了金岳霖知識論思想的具體觀點、不足之處、內(nèi)在矛盾以及他構建知識論體系的具體方法。二是通過對金岳霖知識論和當代知識論的比較研究,明確了兩者在研究對象上的區(qū)別、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并且界定了金岳霖知識論在
文化即人化,深深植根于人性中對食色與超過食色的追求。此種滿足與超過充滿著無窮的張力與深刻的矛盾。平衡一旦打破,則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一治一亂,循環(huán)不已。中國自三皇五帝以來,圣哲與惡魔紛紛登場,沉淪與超過構成了這個民族不可分割的兩面,和平年代抑或戰(zhàn)亂之時,思想常為弱者之武器,而權力永是強者之工具。弱者之武器必將光耀千
本書是《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一書的修訂本,所收主要是作者在2年前所寫幾年文字中與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相關的文化與學術評論。此次修訂,刪去了全部正論式的長文,補入了《東風與西風》以及《近代中國史學十論》修訂版中刪落的幾篇評論文字,體裁更一致。第一部分試圖揭示一些在我們近代史言說中被誤解甚或被遮蔽的內(nèi)容,以及一
《院士世家——馮友蘭·馮景蘭》是“院士世家”叢書之一,是以擁有兩個院士的科學世家為宣傳對象的科普讀物。哥哥馮友蘭,中國最早的一批院士之一,是中國極少數(shù)自成體系的哲學家之一。弟弟馮景蘭,1957年被評為院士,中國著名的地質(zhì)學家,“封閉成礦”學說和“丹霞地貌”的提出者。書中主要講述了馮友蘭、馮景蘭兄弟成長的歷程和他們在各自
張蓬編著的《守望家園》的主旨是從中國當下思想的存在出發(fā),來考察中國的思想、文化、學術作為哲學的主題、方法與思考路徑。歷史中的中國本土思想與文化給予我們的存在方式到了近代發(fā)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使我們原有的生存存在方式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轉變,原來本土既有的可以代表我們的身份的本土思想文化遇到了為天下裂的境遇而發(fā)生了變異
熊十力是“五四”以來少數(shù)幾位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哲學家之一,也是現(xiàn)代新儒學的實際開山者,更是現(xiàn)代儒學形而上學的奠基者。他不僅開啟了現(xiàn)代新儒家思潮,而且也深深影響了中國現(xiàn)代哲學。本書緊扣熊十力經(jīng)典文本《讀經(jīng)示要》、《乾坤衍》等,展開熊十力經(jīng)學思想的系統(tǒng)詮釋和探討,認為熊十力以“經(jīng)學哲學化”為核心,以“體用不二”、“內(nèi)圣外王”、“
本書從哲學學科建設的視角,把湯用彤的哲學研究作為近代以來中國學者對于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的一種嘗試,圍繞他的治學經(jīng)歷來探討他對中國學術轉型的開拓性貢獻。采用總分結構,以梳理湯用彤的學術研究體系為主線,先論述湯用彤哲學文化研究的元理論,再述其成果所確立的學科研究范式:包括中國佛教史、道教史和現(xiàn)代宗教學等學科,還有以中國哲學范疇
本選題對百年來中國哲學的三次革命進行了梳理和論證。中國本土哲學經(jīng)歷了資產(chǎn)階級的哲學革命,無產(chǎn)階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我革命。選題從哲學革命與社會革命的關系的視角對百年中國哲學的三次革命作了詳盡論述。
本書主要介紹馬一浮先生的生平事跡及其學術思想,對馬一浮的儒學思想作了客觀翔實而又系統(tǒng)完整的論述。是一本全面介紹他的全部的情感、思想、哲學和信念的書。
《人文演進觀繹論》是一本研究現(xiàn)代新儒家人文思想的專著。現(xiàn)代新儒家作為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中的一個流派,其人文思想既有對傳統(tǒng)的接續(xù),又有與西方思想及其他各種思想派別的碰撞激蕩;這使得新儒家這一極富學術功底的特殊學術群體,視野開闊,富有探索精神,愿與時代前行。故其人文思想中最具理論魅力與義理價值的部分,即為“人文演進”觀;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