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國別體史學名著,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于戰(zhàn)國初年,止于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書中生動地記載了當時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展示了古代縱橫家的機智善辯、聰明智慧及一些義勇志士的人生風采,反映了戰(zhàn)國時的社會風貌和
本書收錄來自中國、日本、韓國、歐美等地的魏晉南北朝史論文14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評價2021年度中國、日本、韓國、歐美等地對魏晉南北朝歷史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為近年比較熱門的專題綜述;第三部分是學者對近年在學界頗有影響的著作進行評介和反思。全書綜合體現了海內外學者關于魏晉南北朝史的研究成果,既反映了中國史學工作
本書講述和評論了三國時期的歷史和曹操、劉備、孫權、周瑜、諸葛亮等一大批人物,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比較了歷史與流傳至今的文化形象的區(qū)別,并分析了這段歷史和相關文學作品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又稱后漢,與西漢合稱漢朝。如果說東漢是在西漢光芒掩映下的王朝,那是因為沒有清楚看到它熠熠生輝的時刻。在屬于東漢王朝的一百九十五年時間里,誕生過光武、明帝、章帝、和帝等英主,出現過牛馬放牧、邑門不閉的太平局面。這個默默無聞的王朝,有多少精彩內容,有多少我們不了解的細節(jié)
漢末喪亂,乃是社會政治需求分化、矛盾激化的結果。西晉得以立朝并推動統(tǒng)一,在迎合社會需求和平衡社會矛盾方面有其獨到之處;立朝之后卻不能持久,則反映出西晉統(tǒng)治集團的局限與失敗。所有這些,濃縮于西晉半個世紀的壽限中,不啻令這一短命王朝成為我們察成敗、觀興亡的極佳樣本。本書以漢晉歷史進程為大背景,著重分析西晉時期各類政治現象的
本書從公元265年西晉開國寫起,到公元439年北涼滅亡為止,其間174年,包括了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初年、南朝宋四個階段。全書涉及七十多個國家,近兩百名國君,三百多個性格鮮明的將臣謀士,四百多場戰(zhàn)爭,一百多場政變,四十多個典故,大小權謀計策不計其數。文中有許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對當時社會形勢以及未來發(fā)展的精
本書是一部漢朝歷史普及讀物,一共5冊,分別為:1、亡秦滅楚,2、文景與漢武,3、昭宣中興與王莽篡漢,4、東漢開國與光武中興,5、東漢與蜀漢。嚴謹詳細地記敘了從公元前256劉邦出生到公元234諸葛亮身死將近5年間的歷史。
本選題是為2023年農家書屋儲備的選題。本書包含12個從《史記》中精心挑選的秦漢時期的歷史故事主題!妒酚洝,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原著為文言文,內容龐雜,孩子讀起來很吃力。本書致力于用孩子能理解的文字書寫歷史,配上精美插畫,同時,編者根據孩子們的閱讀習慣,結合中國地圖出版社在地理學科方面突出的出版特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上半部分講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治、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包括國運興衰,外交政策等內容;下半部分講述了各朝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情況、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發(fā)展概況。
全書分為四篇,分別為:策士縱橫家話術鑒賞、《戰(zhàn)國策》與諸侯王、戰(zhàn)國四公子、《戰(zhàn)國策》之刺客。第一篇主要介紹了顏率、張孟張儀、蘇秦蘇代、蘇厲、魯仲連、唐睢、虞卿等策士面對不同人、同事的話術。第二篇:《秦策》與臻王、《韓策》與韓王、《趙策》與趙王、《魏策》與魏王,以及楚、燕、等。第三篇主要介紹戰(zhàn)國四公子。第四篇介紹了豫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