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先生1936年從?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yè),之后留校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并在1940年獲得碩士學位。1946年,他赴英國利物浦大學地理系留學,師從達比教授專攻歷史地理學,于1949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貒,侯仁之任教于燕京大學,并在1952年轉(zhuǎn)任北京大學副教務長兼地質(zhì)地理系主任。他的研究領(lǐng)域涵蓋了城市歷史地理、沙漠環(huán)境
本書為我社與北大文研院合作項目“文研館·大先生”系列之一種,由北大哲學系李超杰教授撰寫,展示張世英先生的生平事跡、治學精神與主要成就,張世英先生的家屬將協(xié)助配合提供照片。 張世英先生是我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美學家和哲學教育家。在70余年的學術(shù)生涯中,張先生在西方哲學(美學)史、德國哲學(美學)、中國哲學(美學)和中
本書是一本文化類圖書,是俞敏洪與閻焱、梁建章、施一公、姚洋、郭為、白瑪多吉、張維迎、王石、劉永好、于曉、張朝陽、周鴻祎、張福鎖等人的對談錄。在此之前,俞敏洪已與人文、社會、科技等領(lǐng)域大咖對談超100期,本書甄選了其中14場對談,向讀者還原俞敏洪與各領(lǐng)域大咖思想激蕩的酣暢對話,以及對談背后的思想沉淀。本書展現(xiàn)了俞敏洪獨特
本書是作者對梅蘭芳紀念館收藏的拓片進行整理、收集、釋文、說明而成的成果,既包括各類墓志銘文,又有器物瓦當,還有書法碑帖,作者對原文作者、拓者或相關(guān)人物及知識進行說明,讀其文能知其人,具有較好的文化價值。拓片年代上至西周,下至近現(xiàn)化,從金文至草書行書,體現(xiàn)了梅蘭芳館藏之物的豐富性。書稿體例完整,文字簡潔,可以展示梅蘭
本書從曹操的家世寫起,講述了曹操舉孝廉,酸棗起兵,反董卓,迎獻帝,遷都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討袁紹,伐陶謙,罷黜楊彪,營建鄴城,與吳蜀對抗,堅守臣節(jié),直至突然病逝,以及曹操死因之謎、曹操墓的發(fā)現(xiàn)與挖掘、“曹操七十二疑!钡膩睚埲ッ},等等。 歷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奸賊還是忠臣?他為什么到死都沒有取代漢室?他是怎樣去世的?
本書以年為經(jīng),以譜主樊增祥的個人活動為緯,逐年、逐月乃至逐日記錄譜主的各方面情況,不僅讓讀者真切地看到了中國古代社會和中國古代封建文學伴隨著社會大動蕩、大分化、大變革的歷史車輪,逐步走向近代化、現(xiàn)代化的艱難歷程;而且再現(xiàn)了樊增祥漫長又曲折、豐富又奇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敏捷又多才、勤奮又高產(chǎn)的創(chuàng)作實績,從而為讀者展現(xiàn)了樊增祥為
《曹亞伯年譜》詳盡記錄曹亞伯生平、思想和貢獻。它依據(jù)曹亞伯的傳記、《武昌革命真史》、《曹亞伯集》等資料,采用直呼其名的方式,以農(nóng)歷為主,輔以公歷和干支紀年,確保了時間的準確性和參照性。年譜不僅詳細記載了曹亞伯的行蹤、交往和著述,還通過詩文、文獻的引述和"案語"形式,對史料中的誤差或歧義進行辨正和考異,提高了史料的準確性
程啟南(1562-1650),字開之,號鳳庵。明嘉靖四十一年出生于上黨武鄉(xiāng)縣信義村,萬歷二十九年與同邑魏云中聯(lián)捷同榜進士,次年授襄陽府推官;萬歷三十八年入朝任兵部武選司主事;萬歷四十一年升任兵部郎中,后遷濟南道副使;萬歷四十七年升參政;天啟元年升按察使;第二年朝廷舉卓異,考核天下官吏,授予為天下廉吏第一,遷升右布政使,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刻本,國家圖書館藏本。清劉坤一編。是書錄同官之人官第、字號、籍貫、生年、履歷,并錄其曾祖、祖父、父、伯、叔、兄、弟、子、侄之名。書簽題“光緒丁西年(二十三年)刊”,書名頁題“光緒二十四年成成二月兩江總督新寧劉坤一撰”,是其書開雕于光緒二十三年,完成于光緒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