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備受后世儒者的推崇和重視,被尊奉為“圣賢傳心明道之要法,學者造道成德之大端”。書中精選北宋周敦頤、程顥等幾位大儒的思想要義,條縷清晰,內容豐富,是我國古代影響最深遠、最廣的儒學入門書,也是今人學習儒學、研究儒家思想的必讀之書。本書在參考古今多部權威注本的基礎上精心編撰而成,全書既有字詞疏解,又有義理辨析,是一
本書參考《朱熹年譜長編》以及呂祖謙、葉適、辛棄疾、陳傅良等人年譜的體例,按照時間順序,以陳亮的生平、陳亮的著述為主體,依次編排,兼錄陳亮所生活的南宋時代的政治背景,與陳亮相關的人物與歷史事件等內容,特別是與陳亮交誼深厚的朋友圈及同時代鄉(xiāng)賢事跡。本書對陳亮著述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和相關任務作了簡要介紹,對陳述生平中的重大事
關學引論
關學源流(精)
本書系楊世文教授、張勁松先生根據(jù)《朱子語類》的編排體例,首次將南宋大儒張栻的著述分類編輯、箋注,以集中體現(xiàn)張栻理學思想和修身治國思想,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價值。尤其是本書作者本身就是《張栻集》的點校者,對張栻極為熟悉,其文本質量極高,本書整理水平亦極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全書分十二卷,分別論述張栻對修身、教育、治國理政、軍事
關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學派,由北宋思想家、教育家張載創(chuàng)立。張載一生憂國憂民,著書立說,鞠躬盡瘁,終成中華文明燦爛長河里的一座精神豐碑。其“橫渠四句”以及《西銘》所弘揚的境界與精神,被世代傳頌,影響經久不衰,時至今日依然充滿生機。
本論著植根于中國古老的心學傳統(tǒng),建構了一套獨特、自洽而又動人的思想體系,尤其涉及獨到的心心美學理論體系的建立。這一理論涉及對一些根本問題——人的存在本質、審美(詩性)本質、人的存在的二律背反(實存困境)等——的獨到理解及解答。本論著眼界開闊、思想深邃、具有普遍的哲學概括力,可以解釋迄今為止,人類歷*有價值的存在狀態(tài)及其
關學并非一般意義上的“關中之學”,而是指張載以來的關中理學。從廣義上說,關學是指由張載開創(chuàng)及其后一直在關中傳衍著的理學的統(tǒng)稱;而狹義的關學,則指張載及其后在關中流傳的與張載學脈或宗風相承或相通之關中理學。
胡安國(1074-1138),又名胡迪,字康侯,號青山,謚號文定,學者稱武夷先生,后世稱胡文定公,北宋學者。本書既闡述了胡安國勤奮好學、拜得良師、結交益友,進而高中進士的青年時期;也記述了他提舉學士、立朝大節(jié)、捍衛(wèi)洛學的中年仕途;還講述了他與程門高徒之間的交友與互相學習;并對他以畢生精力所作《胡氏春秋傳》進行了詳細論述
本書是福建省社科聯(lián)福建歷史文化名人叢書中的一本,介紹南宋著名理學家蔡元定的一生。他是堪輿學家和朱熹理學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被譽為朱門領袖。他常以仁、義、禮、知、信教導子孫,病逝后謚文節(jié)。明嘉靖九年詔元定崇祀啟圣祠。清康熙四十四年,朝廷賜給他的子孫紫陽羽翼金匾。本書強調了蔡元定對程朱理學思想形成過程中的重大貢獻,后世學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