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紙上博物館”系列圖書之一。追溯了愛因斯坦的生命歷程,他的人生只受到一句格言的影響,那就是“思想的快樂”。全書正文分為8章,從愛因斯坦的生平故事談起,在經歷了許多挫折之后,愛因斯坦終于承認:他在思考的鍛煉中找到了承受生活苦難的力量,從而奠定了他的思考的一生,以及從中獲得的源源不斷的快樂。本書附加大量插圖以及輔文,
赫爾曼E.戴利(HermanE.Daly,1938-),美國著名的生態(tài)經濟學家,研究環(huán)境經濟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專家;他是國際生態(tài)經濟學學會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以及《生態(tài)經濟學》雜志的副主編;1967年獲得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1973年受聘為路易斯安那州大學正教授;1988-1994年任世界銀行環(huán)境部高級經濟學家,
假如你的一生只有三天能看到光明,你會拿來做什么?海倫說,她會好好看看這個世界,看那絢爛的色彩,看那雄偉的建筑,看至親之人的面孔……1880年,海倫在亞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zhèn)出生,一歲半時突患急性腦充血,被連日的高燒折磨,昏迷不醒。蘇醒后,她便看不見、聽不見,甚至連說話都含糊不清。一開始她拒絕、她絕望,她甚至消沉,直到遇到了
比爾·蓋茨是當代富有影響力、引領變革的商業(yè)領袖和慈善家。這本書講述的便是他的成長故事。比爾·蓋茨在商業(yè)領域創(chuàng)造的輝煌早已廣為人知。20歲的他離開哈佛大學,創(chuàng)辦了一家日后成為行業(yè)巨頭的軟件公司,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工作與生活方式。這位億萬富翁隨即將注意力轉向慈善事業(yè),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健康和美國教育領域的重重挑戰(zhàn)。這本
本書記錄了茱莉婭人生中最瑰麗的一抹回憶,還原了20世紀40年代鮮活的巴黎市井風貌,講述了茱莉婭與美味相伴的下半生。它既是茱莉婭唯一親筆寫下的自傳,更是一封獻給法蘭西、獻給廚藝世界的動人情書。
諾伯特·維納的著名自傳首次將兩卷書結合在一起!段羧丈裢罚1953)和《我是一個數學家》(1956)是在公眾對控制論的熱情達到頂峰時出版的,當時科學家、工程師、科幻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都在研究它。在《神童》中,維納對一個專橫的父親作為神童撫養(yǎng)長大的過程進行了情感上的原始描述。在《數學家》中,維納描述了他
生活在海軍學校的馬漢,自小癡迷于海洋,海軍學校畢業(yè)后,恐懼海洋的他度過漫漫十三年甲板生涯后,轉而入校做起教學及研究工作,摸索探究中終提出海權論,成為海權戰(zhàn)略集大成者。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稱贊他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逗喿x馬漢》中可見馬漢上校半生甲板、半生學術的人生經歷,道盡了海權論提出、發(fā)展的過程,精彩闡釋
溫情記錄詩詞大家葉嘉瑩的傳奇人生 傳遞感動無數國人的百年人生智慧 在這里, 有她的人生、她的師友、她的理想, 有她的磨難、她的堅強、她的詩詞。 她是在時代動蕩中成長的北京大院里的貴族小姐小荷子, 也是獨自帶著幼女在過道打地鋪的年輕媽媽, 是漂洋過海享譽世界的詩詞專家, 也是捐獻全部財產只為年輕學子的
林家翹先生是著名應用數理學家,在近百年的人生歷程中,他追求科學,心系祖國,為科學事業(yè)和中國的人才培養(yǎng),貢獻了畢生精力.本書通過作者對世界著名的應用數學大師林家翹生前的多次采訪和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回顧了他八十年里在數學、流體力學和湍流理論、天體物理學和星系密度波理論及蛋白質結構等多學科多領域的科學探索和人生經歷,和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