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廣生(1873-1959),字鶴亭,號疚齋,江蘇如皋人,因出生于廠州而得名,我國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先祖為元世祖忽必烈,冒氏為如皋大族,書香門第,冒辟疆是他的祖輩。1889年(光緒十五年)他歷縣、州、院三試皆列第一,1894(光緒二十年)年被錄取為舉人,擔任刑部及農工部郎中,民國歷任農商部全國經濟調查會會長、江
季本(1485-1563),字明德,號彭山,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著有《易學四同》《詩說解頤》等作品。季本從王守仁學。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登進士第,初欲歸鄉(xiāng)從事于學,而本師王守仁勸之仕,乃隨例敘選,次年授福建建寧府推官,征為御史,以言事謫揭陽主簿,官至長沙知府。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4)由長沙知府解職還鄉(xiāng)
邵寶,明代官員、著名藏書家、學者。字國賢,號泉齋,別號二泉,江蘇無錫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進士。一生好學,博綜群籍,為李東陽門人,故詩文皆宗法東陽;文典重和雅,詩清和澹泊,尤能抒寫性靈。著有《簡端二余》、《慧山記》、《定性記說》、《漕政舉要》、《大儒奏議》、《學史》、《容春堂全集》、《容春堂后集》、《容春堂續(xù)集》
《海岱學刊》以弘揚齊魯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振奮民族精神、提升學術研究水平、促進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為宗旨,以齊魯文化、海岱歷史與考古、周秦諸子百家、中國早期文明等領域的研究性論文為內容的連續(xù)出版物。本次出版的為學刊總第二十六輯,包含特稿、儒家思想與中國文化、齊魯文化與中華文明、山東地方史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書評六
本書分為“學科體系建設探研”“學術體系建設審思”“話語體系建設闡釋”“理論與方法引領”“舊題新作與前沿聚焦”5部分,收錄了《論社會史的整體性》《文學本質多向生成論》《本源論與傳統(tǒng)儒家思維方式》等文章。
本書內容包括:教材編寫研究;語文教學研究;教育學與人才培養(yǎng);歷史文化及其他。具體內容包括:關于農民識字課本的編法問題;今年兒童節(jié)的感想課本中的數字使用問題;談課本編輯工作的群眾路線問題;課本內的圖畫問題;課本編輯工作方面的經驗教訓——對朝鮮教育考察團報告的一部分;回顧在延安十一年的教材編寫生活;編寫陜甘寧邊區(qū)小學及農村
《實證社會科學》為社會科學類學術叢書。 本卷將圍繞社會治理匯聚多篇論文,從實證角度探討相關問題,編入相關論文如下:《社會科學實證研究設計中的批判性思維》《國家公園生態(tài)旅游與精準扶貧耦合協(xié)同評價》《深度不確定性條件下地方政府消費政策擴散》《民族地區(qū)易地扶貧搬遷移民適應過程與社會工作介入實踐研究》《政治使命、組織化問責與
1946年7月《莫厘風》在上海創(chuàng)刊,停刊于1949年12月,為32開,每月1日出版,金尚儉負責主編,席玉年負責發(fā)行。社址設在蘇州東山鎮(zhèn)葉巷!赌屣L》為東洞庭山各校同學聯誼社(簡稱“東聯社”)編輯并出版,為月刊,宗旨是“為了沖破東山生活的昏濁與空氣的遲滯”!赌屣L》以報道故鄉(xiāng)消息,聯絡及加強同鄉(xiāng)間的團結,改進同鄉(xiāng)生活
王福生,1962年出生,現任甘肅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改革學和經濟體制改革,著有《大變法:中國改革的歷史思考》《甘肅省“十二五”人力資源開發(fā)研究》《南水北調中線建設成效對規(guī)劃西線的啟示》等,主編《甘肅商貿流通發(fā)展報告》(2022)、《甘肅商貿流通發(fā)展報告》(2021)等,在經濟學方面做出了一
李含琳,教授,現任中共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所所長,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在《經濟研究》《民族研究》《光明日報》《新華文摘》等國家級權威和核心報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30多篇,主持國家級、省級和地方政府委托課題共20多項,獲得甘肅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國生產力學會優(yōu)秀科技成果一等獎等獎項。本書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