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探討了海洋對個體、群體及國家文化特性形成過程的影響,側重考察了商業(yè)航海與海軍對民族身份的塑造產生的影響。作者以英國海軍為例,闡述了如何塑造了其身份的歷史,英國的文學、藝術又如何構建了航海家和海軍的形象。該書還考察了意大利和德國等具有海上軍事實力和悠久航海傳統國家的海洋歷史與民族性格之間的關系。
本書就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的一系列英國與海洋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進行了考察,1807年廢止奴隸貿易及1833年大英帝國內部全面廢除奴隸制等問題?梢哉f,這一時期海洋成為連接英國與世界的紐帶,收錄于該書的8篇論文均以海洋為線索對上述復雜的歷史事件進行探討,視野獨特新穎。
本書多視角、多方位地闡述了印度洋在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印度洋地區(qū)處于世界重要貿易帶中心,是地球上擁有可利用財富的最大的單一地區(qū)。這些財富歷史上先后吸引了多個國家來到這里,成為印度洋的開拓者。本書在研究各歷史時期各國家和地區(qū)在印度洋和印度洋地區(qū)的貿易情況,同時也研究其他的相關因素對印度洋的興衰、創(chuàng)新能力的影響。特別強調了
海洋不僅是國際交往的通道,也是值得深度文化研究的歷史理據。該書借鑒歷史學、人類學以及文化學和文學的研究方法,秉持動態(tài)的歷史觀和海洋觀,深入闡述了海洋的歷史化進程。編者摒棄了以歷史時間順序來編寫的慣例,以問題為導向,相關論文聚焦某一海洋地理區(qū)域問題,從太平洋開篇,依次延續(xù)到大西洋。所選論文從不同側面反映真實的和具有象征意
本書基于中國東部海域6個1:100萬海洋區(qū)域地質調查項目(南通幅、大連幅、上海幅、天津幅、臺北幅和上海東幅)實測獲取的表層和鉆孔地質樣品、淺部地震資料等實測數據的綜合分析,論述東部海域各海區(qū)在海洋沉積學、地球化學、生物地層學、年代地層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對中國東部海域晚第四紀沉積地層及沉積環(huán)境演化的新認識。包括三個
如何形成全球海洋治理的規(guī)則與秩序、如何團結合作以彌合沖突及裂痕,越來越成為世界級重要難題,亟需國際社會貢獻優(yōu)良方案,共同協商、共同處理;在共同治理的過程中,塑造海洋命運共同體,并進一步發(fā)展人類命運共同體。而我國提出的“藍色伙伴關系”為此全球治理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并正在全球海洋治理、海洋命運共同體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塑
本書介紹了業(yè)務化海洋監(jiān)測和預報系統的完整鏈條,包括海洋預報的目的和國際背景、海洋預報系統的定義、海洋監(jiān)測和預報系統的結構、不同變量的海洋預報系統、大氣-波浪-海洋綜合預報、從數據到產品的下游應用、海洋預測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未來展望,闡述了建立海洋監(jiān)測和預報系統的國際標準和最佳做法,有助于促進全球海洋預報系統的發(fā)展和改進
本報告圍繞2022—2023年國家海洋經濟總體進展、海洋科技創(chuàng)新、海洋資源集約節(jié)約利用、海洋生態(tài)文明建設、海洋領域對外合作、海洋經濟治理等方面系統總結我國海洋經濟發(fā)展情況,深入分析海洋新興產業(yè)和海洋傳統產業(yè)發(fā)展亮點、沿海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海洋經濟發(fā)展成效措施,以及現代海洋城市、海洋經濟發(fā)展示范區(qū)等重要增長極建設進展與
本圖集是關于黃海站和東海站的觀測數據集第十二分冊(總第十二卷,編號XII),起止時間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為一個年度周期浮標的數據累積成果。綜合考慮數據的質量和區(qū)域代表性,本圖集共選取了8套浮標的觀測數據,主要觀測項目包括海洋氣象、水文、水質,各浮標情況介紹以及具體使用的觀測設備和獲取的觀測參數
本書帶領大家了解世界上那些令人驚艷的潛點,感受海底世界的魅力,是一本不可多得關于潛水和潛點的科普書。海底有五顏六色的海洋生物,如帕勞、馬爾代夫、印尼、夏威夷等地的潛點,有絢爛的珊瑚和?、橫沖直撞的海狼風暴,有大至鯊魚,小至調皮的魔鬼魚、可愛的豆丁海馬等,各種海底景觀隨處可見;有許多溝壑交錯的海底奇觀,比如巴里卡薩大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