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哲學思想研究》系全國社科工作辦安排我社出版的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之一。本書是深入系統研究陶淵明哲學思想的學術專著。本書以中國哲學傳統為背景,以陶淵明詩文的內在意義的揭示為脈絡,以世界觀、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觀、德性論、涵養(yǎng)論、境界論等論域展示出明晰的陶淵明哲學思想體系,并進一步探討了陶淵明哲學思想的淵源
本書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色:一、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無”的哲學面向,對“無”與“有”進行邏輯與實踐層面進行分析;二、從認識論與價值論兩個層面來體現王弼哲學的精神。認識論是價值層面得空基礎,價值論是其哲學的最終取向;三、將王弼的哲學精神非僅僅體現在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及價值意義上面,同時將其價值的實踐理性上升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之
該書以“尚和論”概括嵇康玄理的內在理路,認為嵇康玄理超越了傳統的本體論與宇宙論,是境界形而上學與價值形而上學的統一,并且它關涉?zhèn)體的自主性的建立。通過對“和”的闡發(fā),作者為嵇康玄理建構出性情論、玄學養(yǎng)生論、音樂教化論、社會政治論為基本內容的思想體系,并剖析嵇康玄理由“性情之和”經養(yǎng)生、音樂到“政治之和”再復歸于“性情之
本書是研究魏晉玄學的重要參考書,為湯用彤先生在1938年至1947年十年中所寫的八篇論文和一篇講演記錄稿合成的文集。作者鉤沉描繪出魏晉思想的變遷、發(fā)展之跡,既凸顯了本期思想之特質及其內在的發(fā)展理路,又注重其與前期思想間的因革損益。自用彤先生始,學界統稱魏晉思想為魏晉玄學。
《抱樸子》有內篇、外篇、外篇原有五十篇,論述人間得失、世事臧否,闡明他的社會政治觀點,是政論性的著作。內篇為葛洪一生最得意的神仙家理論,原本二十卷中論述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yǎng)生、延年、禳邪、卻祝之事,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繼承了魏伯陽的煉丹理
本書從多個視角探討了嵇康的音樂理論。 嵇康的樂論已經遠遠超出了音樂的范疇,而深入觸及到當時的哲學、藝術、文化與政治等諸多領域。 從哲學上講,嵇康樂論體現了他卓越的思辨才華,集中展現了其名理之學的思維方式與高度。 從藝術上講,嵇康樂論突破了當時經學音樂觀的束縛,建立起一種全新的音樂審美觀,為六朝悲歌、悲曲的興盛奠定
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在今天是一個頻度頗高的熱詞,然其熱之內涵,不論作何概括,總不離作為傳統文化主體的儒家文化。儒家的文化系統,進入我們眼簾的,首先是世俗文化,但在同時,儒家文化也有自己的一面,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和理性的價值追求。從學術的發(fā)展說,自傳統儒學到宋明新儒學理學的興起,重點就是解決傳統儒學只注重于世俗層面而缺乏的
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竹林七賢廣陵絕響……當你碰觸到這些詞匯的時候,心靈是否為之一顫?是真名士自風流,嵇康一派煙云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高山仰止。本書從嵇康所處的時代背景、身世考證、魏晉清談、河洛往事、交游種種、藝文考槃、遇害等方面論述,在朝代更迭、儒道互補的廣闊背景下,提要鉤玄,勾勒
顏之推是我國南北朝至隋朝期間有名文學家、教育家,著有《顏氏家訓》,在家庭教育發(fā)展目前影響極大。李勇強著的《齊家之道--顏之推三教一體思想研究》運用哲學、歷史學、教育學、文獻學、考古學等多學科的方法,將顏之推個體哲學思想置于大歷史的視域中加以觀照,依據現存《顏氏家訓》、《觀我生賦》、《冤魂志》及五首詩作和相關史料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