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叢書旨在追本溯源,系統(tǒng)研究中國畫傳統(tǒng)畫法。叢書按照中國畫傳統(tǒng)科目進行分卷編輯,深入整理、研究歷代經典中國畫作品的技法特征及發(fā)展規(guī)律,從中探求中國畫內在藝術規(guī)律及精神。本叢書以歷代經典作品圖片為主,精選高清大圖,結合中國畫論與畫史進行系統(tǒng)整理與研究。按照魏晉、隋唐、宋、元、明、清、近現(xiàn)代及當代的時間順序,對繪畫特點和方
本書共九章,內容包括:中國動畫概述、中國動畫的濫觴(1922-1946)、新中國動畫的發(fā)展(1947-1966)、“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動畫(1966-1976)、中國動畫的第二次繁榮(1977-1983)、中國動畫的轉型與陣痛(1984-1994)等。
基于“西園雅集”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在歷史與想象之間:“西園雅集”文化圖式的生成與視覺轉向》旨在考察后世對“西園雅集”認識的歷史。這種“歷史”不同于傳統(tǒng)史學觀對于“西園雅集”真實性的考察,而是探究“西園雅集”文化意象的生成、演變的觀念史,厘清“西園雅集”文化圖式的源流與確立過程,闡述“西園雅集”的文化意蘊、視覺轉向、新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互動類游戲App插畫繪制、動漫形象周邊產品設計、《手機主題》產品設計、手機QQ皮膚設計、商業(yè)宣傳片插畫設計、圖書封面插畫設計、戲劇街IP形象設計、AI繪畫等。在內容編排上,本書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從插畫設計的基本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商業(yè)插畫的設計原則、設計流程、表現(xiàn)技法等方面。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生
中國古代繪畫中有所謂“屋木”一門,專指表現(xiàn)建筑、舟車、橋梁等人造構筑物的畫科,因創(chuàng)作時要借助界尺等繪圖工具,因而得名。宋代重視畫院建設和畫學教育,涌現(xiàn)了大量杰出畫家,風氣遷延到元代,仍有不少畫家因進奉圖畫而授官獲賞,此后逐漸被文人畫取代。宋元時期的界畫具有極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是我們窺測當時建筑藝術發(fā)展的重要媒材,這本
石濤藝術創(chuàng)作及理論研究
一本能夠提升角色表現(xiàn)力和吸引力的人體繪畫指南。不同于傳統(tǒng)的解剖學和人物素描教程,本書專注于通過特定的線條和形狀使所繪角色更具說服力且外觀更加精美。書中涵蓋了390個繪制人物時必須掌握的關鍵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既能作為掌握繪畫技巧的有效參考,也能幫助畫者更好地捕捉角色的形態(tài)和特征。書中的解釋簡潔明了且通俗易懂,將關鍵概念和
本書作者萬新華依托南京博物院豐富的肖像畫藏品及其個人深厚的學術積淀,從個案分析入手,研究范圍從單一的知名畫家擴寬至官僚、文人、高僧及金石學家等多元群體,同時融合了藝術風格學、社會文化學、文學地理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并借鑒視覺造型、圖文關系分析及傳播接受理論,不僅剖析畫作本身的視覺構造,還進一步探討了畫作與相關像贊、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