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訓格言》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撰,其子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稹(1678—1735)筆述。玄燁八歲即皇帝位,年號康熙,在位六十一年(1661—1722),死后,四子胤稹繼位,年號雍正。此書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對諸皇子的訓誡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條,包括讀書、修身、為政、待
本書選篇縱貫古今,篇目多系名人名作,內容涉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言、立功、待人接物等社會人生的許多方面。它們體現(xiàn)著中國歷代一百余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長與歷史名人智慧的靈光和豐富的教子經(jīng)驗。該書對于傳授知識和進行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價值。
《裴石家風志》內容豐富,資料來源廣泛,既有歷史文獻資料,也有田野調查資料,更有從族譜、碑刻、民間傳說中獲取的資料,林林總總,堪稱完備,可以說是對家風文化的一次全覆蓋式的掃描。“雖微必錄,無隱不宜。”舉凡一山一水、一地一情、一行一業(yè)、一規(guī)一矩、一舉一動,無不全面、系統(tǒng)、翔實地載入書中。從這個意義上說,《裴石家風志》可算是
《了凡四訓全解/讀國學·誦經(jīng)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自身的親身經(jīng)歷與畢生學問和修養(yǎng),為了教育子孫后代而作的家訓。他在早年用親身經(jīng)歷驗證了命數(shù)的準確性,后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shù)的由來,知道了人們可以掌握自身的未來,改造自己的命運。在他的后半生中,又驗證了人們完全可以自我“立命”,自求多福的準確性。不過,若只是知命安命則
《紅色家風》是一部立足于革命歷史,展現(xiàn)中國共產黨人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家風的作品。本書分為領袖家書、英烈留聲、遺物故事、革命家庭四個部分,采用史料再現(xiàn)、文物展示、故事講述等方式,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與道德風貌,特別是對他們的紅色家風的傳承做了很好的詮釋。其中,領袖家書選取領袖人物的家信,展示領袖人物風采;英烈留聲則
“三百千”“四書”等國學書籍是我國古代啟蒙教育的經(jīng)典,《少年讀國學》這套書選擇《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jīng)》《孝經(jīng)》《道德經(jīng)》《增廣賢文》《聲律啟蒙》等經(jīng)典意義明確、少年兒童易于誦讀的啟蒙教育讀本,原文采用大字注音,并附有準確釋義,同時根據(jù)每節(jié)內容,配以相關的精彩故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是書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其以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孝經(jīng)/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教師讀本》結合教育工作實際情況,包括前言、正文、附錄等。《孝經(jīng)/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教師讀本》前言部分簡要介紹《孝經(jīng)》的基本情況,正文包括原文、注釋、大意、解讀,正文以今文《孝經(jīng)》為基礎,參照多種版本?,注釋結合多種注本,對《孝經(jīng)》進行深入解讀。為體現(xiàn)實用性和特色性,設置了教學引導、釋疑解惑等欄目
《孝經(jīng)》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著作。儒家十三經(jīng)之一!缎⒔(jīng)》以孝為中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guī)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指出孝是諸德之本,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孝經(jīng)》里面的一些優(yōu)秀內容,一些關于尊老敬老的美德,在今天仍然適用。本書讓孩子在誦讀《孝經(jīng)》原文的同時,設置故事鏈接,講述古代名人行孝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