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研究20世紀以來中國文學史寫作話語的歷史變遷和學術特征,分析其修辭結構的時代轉換。20世紀以來的中國文學史寫作大致可以分為科學共同體、進化論哲學、政治無意識、國家共同體、審美烏托邦、文學地理學、現(xiàn)代性追求和后現(xiàn)代幻象等話語范型,這些話語范型不僅表現(xiàn)了文學史思想體系的歷史變遷,也表現(xiàn)了文學史寫作的修辭模式由神話體
《中國文學變遷史略》雖簡略,但體現(xiàn)了早期文學史研究的遠大眼光。它的重要意義有三:一是它的寫作時間有意義。中國文學史寫作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較盛,二十年代前就寫過文學史的,都有草創(chuàng)之功。二是明確把新文學納入了整個文學史的框架。三是對新文學的發(fā)展及與舊文學的關系有深入認識。劉景晨(1881—1960),字貞晦,號冠三、潛廬、梅
摯虞《文章流別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章總集,成書于西晉時期,與魏晉之際的學術新變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摯虞是儒家學者,是著名的禮學家和史學家,因此《文章流別論》體現(xiàn)了鮮明的經學意識和深厚的史學儲備。本書共分四章,探討了經學集解與總集形態(tài)的關系、史學淵源與文章總集的關系、玄學名理與文體流別關系,還著重論述了曹丕、曹植、傅玄等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xiàn)。此次結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洞髱熤v堂學術經典:錢基博講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是一部廣義性質的文學史著作,闡述了清末民初學術興衰得失遞變的軌跡,是研究我國近代文學歷史發(fā)展,了解當時政治、社會思想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本書是鄭振鐸對中國古典詩詞發(fā)展脈絡的研究著作,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堪稱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微型百科。
本書作者將當時的文學分為二類:一為古文學,是以王闿運、章太炎、劉師培、陳衍、王國維、吳梅村等為代表;一為新文學,以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章士釗、胡適等為代表!冬F(xiàn)代中國文學史》分為序、緒論、編首、上編古文學、下編新文學五個部分。本書內容包括序、緒論、編首、新文學四個部分。
新文藝觀察— 我的文學年代
本書以東莞市50多個重點文藝創(chuàng)作基地為主體,通過對近些年基地的作品進行深入解析評論,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發(fā)展進程中,文藝創(chuàng)作者勇立時代潮頭,敢發(fā)時代新聲的文藝創(chuàng)造力,展示東莞文藝創(chuàng)作的整體成果和特色。本書以文學、舞臺曲藝、文藝評論、書畫、音樂、少兒文藝等藝術類別分六個章節(jié)編排,集中呈現(xiàn)了東莞文藝創(chuàng)作者對地域
趙艷紅編著的《中國文學簡史(精編故事版)》從先秦文學開始寫到當代文學,突出的是每個時代有成就的文體和有影響力的作家,以史為經,把對文學流變的敘說和精品個案的闡釋相結合,脈絡清晰,語言流暢,是一本具有特色的中國文學簡史讀物。
本書堅持運用歷史的、辨證的、美學的觀點進行文藝評論,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學術品格,重點推出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文藝評論精品力作,引領青島市文藝評論工作高水平發(fā)展。體現(xiàn)“青島評論”的學術品格,自覺引導“評論青島”,切實推動我市文藝工作的發(fā)展。年鑒內容包括文學、文藝理論、音樂、美術、書法、影視、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等,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