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于戊戌變法的史學專著,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zhàn)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著力描摹出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章太炎、羅振玉等人的歷史形象,聚焦尋求救亡、廢八股、創(chuàng)報刊、建京師大學堂等重大歷史事件。中國近代知識人的所思所為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與進步,但其存在的問題也引發(fā)了沖突、意外。
本書共十一章,內容包括: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與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的新局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等。
《近代史研究》創(chuàng)刊于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是國內**、國際知名的專業(yè)學術期刊,在業(yè)內享有良高聲譽,在各種期刊評價體系中均名列前茅。這個刊物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當代學術的恢復和發(fā)展,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與成就。在其4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貫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是當代中國歷史學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并見證了數代學者
本書是繼《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發(fā)展報告(2015)》《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發(fā)展報告(2016)》《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發(fā)展報告(2017)》后的又一部有關民國文獻整理與研究的專著。延續(xù)之前的寫作風格,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年度報告,對民國文獻、檔案、報刊、教材進行全面的梳理與研究;下編為專題報告,對民國文獻修復及民國時期佛教
本書分為剿夷與撫夷、洪秀全與曾國藩、自強及其失敗、瓜分及民族之復興四章,講述了中國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yè)性學術刊物。1994年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即邀請國內外數十位專家組成編委會,以著名民國史專家張憲文教授為主任編委,開始出版《民國研究》,為海內外學者提供了一個學術研究和學術討論的園地!睹駠芯俊纺壳盀榘肽昕,入選CS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