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法律科學經典譯叢系列的作品之一,作者是19世紀德國著名刑法與法哲學家阿道夫默克爾,他被后世稱為一般法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本書內容即是阿道夫默克爾關于一般法學說經典傳世篇章的合輯!兑话惴▽W說的要素》以德國傳統(tǒng)上客觀法和主觀法的區(qū)分為綱,分為兩章。在第一章客觀法之下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一般描述,第二部分為法作為實現(xiàn)目的
《法律與道德的心理學理論》是法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彼得拉日茨基的代表作。在本書中,彼得拉日茨基通過與道德相對比闡釋了法律的基本性質。他深入討論了法律法律規(guī)范法律關系(權利和義務)法律的類型公法與私法法律的社會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學議題。本書的特色和原創(chuàng)性的是他討論這些問題的理論視角:社會-心理學視角。基于此種理論視角,彼
本書以中國法學范式為線索,反思中國法學的研究、教育、人才培養(yǎng)問題。文字語言、圖象語言、符號語言分別對應研究成果表述形式的初級階段、中級階段、高級階段。中國法學范式目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難以發(fā)現(xiàn)更深層次的法學規(guī)律,難以表述更高層次的研究成果。這一問題的解決之道是會通文理,由此可以提升法學研究水平、提高法學教育質量、增強法
本書集結的各篇文章代表了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自由法運動的豐碩成果,各作者主要研究背景為歐陸法學圈,編者為美國法學院協(xié)會編輯委員會,是從美國學者的視角對歐陸著述的選擇,反映了兩大學圈的共同見解。本書的理論關切在于立法與司法的功能,在論域上,它兼顧了法學方法論、法律社會學與法政策學。
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英語文體,法律英語語言表述用詞準確,表意嚴謹。而法律英語術語是法律英語語言的精髓,它是用來準確表達特有的法律概念的專門用語,具有明確的、特定的法律含義,其他詞匯無法替代。正確理解和應用法律英語術語是做好法律翻譯工作的關鍵。準確理解英美法律術語的含義也是法律英語證書(LEC)考試必考內容。為了提高法律翻
《法概念史》書稿擬分成三卷:古代末期、中世紀(卷一);早期近代、近代(卷二);20世紀歐洲東亞中國(卷三)。本次出版卷一,卷二、卷三以后再出版。法概念史研究肇始于如下的問題意識:對一系列基本的法律概念在不同歷史時期特定意涵,作細致的考察和審慎的甄別,即借助法的基本概念去理解法史。本書力圖以法概念變遷為歷史界分期之劃分提
本書以法學基本概念、法學研究方法、主要法律觀為主要內容,大量使用常見案例與事例,以引領學生同時進入法學和大學之門為目標,使學生可以達到掌握法學基本概念、理解主要法律觀的思想內核、了解法學研究方法、提高法律實務技能的學習目的,并引導學生了解法學世界中的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守成與創(chuàng)新、域外與中國。
《北外法學》是一本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主辦,面向法學所有專業(yè),突出國際法、國別法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法律研究特色的集刊,設有國際法與區(qū)域治理、知識產權、中東歐國家法律研究、東南亞南亞法律研究、西亞北非法律研究、獨聯(lián)體法律研究、中國法律前沿等欄目。本書為總第7期,共包括14篇文章,分為刑法研究、刑事訴訟法研究、司法制度研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是馬克思青年時期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本書在緒論中首先向讀者介紹了研究現(xiàn)狀、基本思路、方法等內容,相當于為整本書做了一個簡影,以便讀者更直觀地理解研究的整體情況。之后便以漸進的形式展開,從寫作背景出發(fā),去探尋《導言》形成的各項條件,進而對文中主要內容進行詳細介紹,以幫助讀者對這篇文章本身形成
本書收錄了我國著名政治學家曾炳鈞先生發(fā)表的一系列文章,內容涉及政治、法律等諸多方面,反映了曾炳鈞先生的治學態(tài)度和學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