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苗族、水族卷)》可能匯集迄今為止有關各民族原始宗教的全部資料,其來源有四:一是實地調查,二是考古發(fā)現(xiàn),三是歷史文獻記載,四是學術論著中具有資料價值的記敘。這將是我國各民族原始宗教研究資料的全面集成。
民間信仰習俗是傳統(tǒng)文化的某些特定分支延續(xù)至今的產物,是我們研究各民族歷史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石。加強對民間信仰習俗的了解,有利于促進文化認同、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穩(wěn)定。本書是作者對新時期中國民間信仰習俗的性質、特征、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成果。本書以上海、江西、福建、浙江、江蘇、河南、遼寧、山東、陜西
一、中國學術文化名著文庫,旨在為讀者提供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的中國學術精品。當時,學問家經(jīng)歷了新文化運動,西學東漸,學術革新;因時應勢而現(xiàn)出版高峰,大師名家之作數(shù)量激增,質量上乘,對此時及后世的中國學術發(fā)展與演進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二、本叢書精選此時大師名家之有關學術文化經(jīng)典著作,以期對20世紀以來的中國學術文化做一
清代大的民間教派很多,分布也不均衡。在華北地區(qū)有羅教、黃天教、紅陽教、清茶門教、一炷香教、龍?zhí)旖、八卦教等教派;在江南七八個省份活動著羅教體系的大乘教、無為教、老官齋教、龍華教,以及三一教、長生教、收圓教等教派;在西南活動著雞足山大乘教、青蓮教、金丹教、劉門教等教派;在西北活動著羅教、圓頓教、明宗教等教派。在數(shù)以百計的
《民間圖像中的中國民俗叢書·龍圖天下:民間美術中的龍圖騰溯源》作者多年來收藏了大量龍題材的民間年畫、剪紙、玉器、瓷器等藝術品原作,占有圖片資源的絕對優(yōu)勢!睹耖g圖像中的中國民俗叢書·龍圖天下:民間美術中的龍圖騰溯源》以大量的史料和作者多年收藏的龍畫、龍圖,對龍文化的奧妙和神奇一一破譯,力圖有助于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民間美術
為什么古人會有神像信仰?這是因為古人既有對現(xiàn)實生活的恐懼,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神像信仰載體的民間年畫,為古人提供了一種祈福納祥的心理慰藉和人生追求,是一種美好的愿望和祝福,從每年春節(jié)貼用的年畫上,我們可以讀到這種祝福。
神像是中國古人的精神映照,也是中國人的精神之源,《民間圖像中的中國民俗叢書·中國精神:民間圖像中的信仰幻影》描述的中國人的精神正是從神的角度切入的。與神相對應的還有鬼,鬼出自地獄。這是中國人精神的另一個側面,也是另一個聚焦點。
《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布依族卷侗族卷仡佬族卷)》通過對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實地調研,研究了少數(shù)民族的原始宗教,從文化、儀式等角度,闡述了布依族卷、侗族卷、仡佬族卷等三個少數(shù)民族的民族宗教歷史和現(xiàn)狀。
《中國原始宗教資料調查研究》是2004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批準立項的重點項目。根據(jù)批準立項的研究計劃,按苗、布依、仡佬、侗、水、拉祜、高山、畬等8個民族設子課題組進行調研。王正華、何大勇、陳支平、郭志超、藍達居、呂大吉、何耀華主編的《中國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拉祜族卷高山族卷畬族卷)》是調研的成果,本書內容豐
《神圣建構與世俗秩序:土族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互動研究》在充分的田野調查資料與丈獻資料有機結合基礎上,深入解析土族民間信仰的文化語境,精細架構土族村落的空間結構和時問制度,細致橫剖土族民間信仰,全面介紹土族民眾民間信仰的信仰對象、信仰表現(xiàn)形式、信仰媒介及展演空間,條分縷析其長期存在的原因及其特征,在民間信仰與土族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