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問題是現(xiàn)象學思想傳統(tǒng)中一以貫之的根本,胡塞爾的時間意識就是主體性本身,海德格爾認為時間性就是存在的境域,而對于列維納斯,正是在時間中才有真正的他者出現(xiàn),或者說與他者的關系才真正有時間的呈現(xiàn)。時間之謎,就是主體之謎,就是他者之謎,列維納斯正是基于時間,才另立了作為他者的主體這一后現(xiàn)代倫理之要義。列維納斯在胡塞爾和海德
面對源遠流長的柏拉圖主義傳統(tǒng),福柯、德勒茲、加塔利、德里達與鮑德里亞等法國當代哲學家在影像、再現(xiàn)、差異與擬像的層面上展開了一場奇異的思想行動,如同柏拉圖圍捕智者一樣,對柏拉圖主義展開辯駁,激發(fā)了聲勢磅礴、氣象萬千的哲學生機。盡管他們的運思方式各有不同,但他們都以“顛倒柏拉圖主義”或“反柏拉圖主義”為己任,在影像叛逆的整
本書是一部旨在梳理盧梭與斯密對“自我”及相關問題域的見解之異同的比較研究,作者從二人哲學中的“自我”觀念出發(fā),逐一探討自知與自知的實踐、他人與社會性、作為行為主體的個體及其與社會的關系等近代道德與政治哲學的關鍵問題;這種從關于人性的基本命題推進到人類社會諸事務的理論框架的分析路徑,將二人分別代表的法國啟蒙運動與蘇格蘭啟
本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獨斷的”,第二部分稱為“歷史的”。第一部是順著傳統(tǒng)的獨斷形而上學之思路去證明靈界的存在及靈魂不死,結(jié)果顯示出這種證明之無據(jù)。第二部則依據(jù)史威登堡的證言去重構靈界的圖像,結(jié)果顯示出這種圖像之荒誕。藉此探究,康德賦予了形而上學新的意義,預示了后來《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中的相關思想
本書主要從現(xiàn)代性邏輯和民主訴求的角度闡釋了匈牙利著名女哲學家、布達佩斯學派重要的代表人物阿格妮絲·赫勒的政治哲學中蘊含的內(nèi)容。作為一個猶太人,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的“大屠殺”中得以幸存,既曾生活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主導時期的匈牙利,也曾生活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澳大利亞、美國,正是這種獨特的身份以及豐富的經(jīng)歷,使得她對“大
本書遵從西方學術界公認的忒拉緒洛斯體例,收錄柏拉圖所有傳世作品,包括35篇對話、13封書信、釋詞1篇和托名作品7篇,分三卷出品:一卷為中短篇對話、書信、釋詞及托名作品,二卷和三卷分別為柏拉圖的長制對話《理想國》和《法義》。
全書十二卷,主要探討“政制和法律”。前三卷主要探討立法與德性、教育和政制的關聯(lián),卷四至卷八處理城邦的組織-物質(zhì)安排、政治安排、社會組織、法律系統(tǒng)和經(jīng)濟運作,卷九至卷十二涉及具體的法律規(guī)定。柏拉圖賦予了法特殊的哲學意圖:法意在發(fā)現(xiàn)實在,認識最重要的人類事務的本質(zhì),真正的法是理智規(guī)定的分配!斗x》中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和教育
本書是我國第一個按照標準希臘語編輯本來翻譯的全譯本,是嚴肅認真的《理想國》“標準”漢譯的開端,譯文準確、流暢,有豐富的注釋,文后有對話綱要、專有名詞索引、內(nèi)容索引和參考書目,是一個經(jīng)得住核對希臘語原文的譯本,不僅對于專業(yè)學者還是普通讀者,都是一個可靠、可讀的譯本。
本書是古羅馬“五賢帝”之一的馬可·奧勒留的著名作品!冻了间洝穪碜杂谧髡弑救藢ι砹b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欲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要正直地
本書是西塞羅寫于公元前45-前44年的對話體哲學著作。他在本書中堅持“新學園派”的懷疑主義立場,以“神存在與否”這一問題為起點,進一步闡釋了神的形象、家園或居所及生活方式等具體問題,分別考察了伊壁鳩魯派原子論的神學觀和斯多亞派的泛神論,揭露了前者思想的無神論實質(zhì)和后者思想的命定論歸宿,從根本上研討了處在共和制到帝制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