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是國際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從根本上看,降低碳排放需要企業(yè)積極開展減排研發(fā)。本書從碳排放責任視角劃分政府政策,研究兩級供應鏈減排研發(fā)策略選擇的效果。具體而言,本書首先以兩個制造商和一個零售商組成的兩級供應鏈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對象的碳排放責任,分別考慮政府不干預、從生產端制定
本書借鑒城市化階段論和集聚經濟理論,首先分析了城市化和碳排放效率關系的階段性效應,然后解構了城市化本質,從集聚密度、集聚形式和集聚空間模式三個層面探究城市化與碳排放效率的關系機制,最后評估了當前我國低碳城市試點政策的效果,拓展了低碳經濟、集聚經濟相關理論,為我國城市化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政策建議。
本書系統(tǒng)闡述了建筑物室內和代表性密閉空間的空氣污染概況、空氣污染的控制理論與技術。內容包括:室內空氣污染物的來源、類型、特征和綜合防治對策,室內空氣污染暴露過程、健康效應及其研宄方法,建筑和裝修裝飾材料、人體和室內活動等污染源釋放空氣污染物的機制及源頭控制策略,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原理及其與室內空氣質量的關系、控制室內空
氣候變化問題是21世紀人類生存發(fā)展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已成為全球共識和大勢所趨。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日趨緊迫的形勢下,碳排放權交易機制作為一種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化政策工具在全球范圍內被廣泛運用。我國啟動碳市場前景雖好,但是風險控制能力不足,制約其平穩(wěn)運行與健康發(fā)展。碳價波動引發(fā)的風險會降低參
《干散貨港口粉塵污染控制成套技術研究》在對國內主要干散貨港口開展現狀調研的基礎上,全面分析了目前干散貨港口的建設現狀與發(fā)展需求,從環(huán)保管理、污染控制等角度分析了目前國家對干散貨港口的管理要求:重點針對干散貨港口粉塵污染控制各項技術開展研究,分析各類粉塵防治措施的適用性及運行效果。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干散貨港口粉塵污染配套
空氣污染是當今人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臭氧作為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也愈演愈烈。本書分別對臭氧污染的主要健康問題,臭氧層破壞及其健康影響,臭氧的形成、監(jiān)測與暴露,臭氧對健康影響的研究方法,臭氧污染的毒作用研究,臭氧污染的流行病學研究,臭氧與其他環(huán)境因素的聯合作用,室內臭氧污染與健康危害,環(huán)境空氣中臭氧濃度
地鐵站內污染物暴露水平相比于其他環(huán)境要高很多,與地面街道、市中心繁華街道相比,地鐵內細顆粒物濃度要高數倍,并且與室外污染物顆粒相比,地鐵中的污染物顆粒更具遺傳毒性,對身體更容易造成較大的危害。由于地鐵本身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地鐵作為出行工具,同時人們在地鐵中度過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據美國環(huán)保署(EPA)
本書通過系統(tǒng)的水化學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識別了我國西南貴州省喀斯特地區(qū)城市、農業(yè)、森林濕沉降的化學組成和鈣鍶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基本查明了1999年以來,貴州省不同喀斯特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下的降水化學組成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結果酸堿離子中和效應、源解析等化學計量學和模型手段量化了不同物質來源對降水化學組成的貢獻率,闡明了喀
本書闡述碳排放計算和碳排放因子確定的理論和方法。全書共9章,內容包括:實測法和過程分析法、投入產出法、混合法、碳排放核算的相關標準、建筑碳排放核算體系、化石燃料碳排放因子、熱力和電力碳排放因子等。
我國的煤炭消費主要為商品煤,但煤炭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多達幾十種,其中影響范圍廣、危害程度大的主要有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目前受到排放限制的污染物是煙塵、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本書重點講述了延期連續(xù)監(jiān)測系統(tǒng)(CEMS)的原理、組成、使用和運行管理。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能夠快速掌握煙塵延期連續(xù)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