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下,澳大利亞土著“注定滅絕”的觀念得到普遍認可。澳大利亞各殖民地(州、領(lǐng)地)相繼確立土著保護制度,把土著圈禁在保留地,任其自行滅絕。然而,就在澳大利亞社會慶幸土著問題即將自行解決之時,長期存在的白人男性與土著婦女的婚姻(性)關(guān)系造就的一個特殊群體——混血土著——逐步成為民眾
本書分十個章節(jié),按時間順序追溯了澳大利亞自殖民前到21世紀初的歷史,指明了塑造了現(xiàn)代澳大利亞的各種關(guān)鍵因素——社會的、經(jīng)濟的和政治的。本書自1999年首次出版以來,廣受好評,目前已經(jīng)修訂出版到第三版,重印達十幾次。注:本書系原“世界歷史文庫”叢書之一種,2009年9月出版。此次內(nèi)容無改動,改換封面,新納入中心的“東方&
“長大的孩子”:“澳大利亞英國人”、英國社會的“澳洲版”、自治、移植與依附、不滿與宣泄、澳大利亞民族與民族意識、澳洲認同感的生成:從“澳大利亞英國人”到“澳大利亞人”、英帝國政策的變化與澳洲聯(lián)邦意識的萌發(fā)、澳洲認同的經(jīng)濟因素:從帝國性到民族性與國際性、澳洲社會的漸進:自治能力與自主意識的增強、離心與向心:澳洲的兩次慶典
本書分為十章,內(nèi)容包括:新來者(約1600-1792年)、強制時期(1793-1821年)、進步時代(1851-1888年)、民族重建(1889-1913年)、黃金時代(1946-1974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