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三十多年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19世紀末的清帝國不僅未能奮力圖強,反而進一步深陷泥沼。甲午、維新、滅洋、賠款……帝國嘗試著通過自上而下的變革應對危機,結(jié)果連續(xù)失敗,并在世紀末導致一場國家參與動員的義和團運動。與此同時,東亞格局徹底轉(zhuǎn)換,中國遭遇日、俄直接壓迫,西方各國在清廷不斷失敗和排外浪
桑兵,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近代現(xiàn)史研究領域的領軍學者,學術視野廣闊,F(xiàn)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本書收集作者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的專題研究15篇,按各自涉及的范圍、領域,編輯而成。涉及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方法論、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近代學術史、近代中國
本書由《鴉片戰(zhàn)爭和太平天國農(nóng)民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統(tǒng)治秩序的形成》《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資產(chǎn)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渡》五編組成,以太平天國、義和團、辛亥革命這三次中國近代史上的革命高潮為中心,系統(tǒng)地敘述了從鴉片戰(zhàn)爭到五四運動時期的中國人民歷次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及奮發(fā)自強的救國運動,分
本書展現(xiàn)了曾國藩最后二十年的夾縫人生和晚清大變局的轉(zhuǎn)折關頭。短短二十年里,曾國藩由丁憂侍郎先后擢升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大學士。與此殊榮相伴的卻是常人難以背負的如山壓力和難以承受的生死煎熬。這期間,曾國藩主動或被動與死亡擦肩的瞬間不下五次,看似權力極大的督帥卻不得不掙扎在各方勢力的夾縫中,一次次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1900年,隨軍記者喬治·林奇隨英軍來到中國,《東方與西方,1900年的交鋒》就是他中國之行的記錄,全書分為二十五章,從他踏上中國上海寫起,直到事件結(jié)束,記錄了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的經(jīng)過和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他描述彼時中國大地的自然狀況,這片土地上人民的困苦生活,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同時對西方侵略者的野蠻行為進行了道德批評和
《1911:危亡警告與救亡呼吁》是一本反映辛亥年保界救亡運動的作品。1911年,英國侵占云南片馬,法軍陳兵中國云南邊境,沙俄借修訂《伊犁條約》及附約之際,企圖攫取新疆、蒙古等地的多種權利。傳說列強在巴黎集議,計劃瓜分中國,僅留河南、陜西作為中國土地。在邊疆和民族雙重危機進一步加劇的情勢下,當時的政界、商界、學界、華僑、
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于世界負一個大責任。孫中山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是一個急速遞進的變革過程。辛亥革命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革命后中華大地上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而民國初年社會的混亂政局是封建王朝崩塌后的回瀾,社會危機中又孕育了新的歷史轉(zhuǎn)機&he
《民國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yè)性學術集刊。1994年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開始出版《民國研究》,為海內(nèi)外學者提供了一個學術研究和學術討論的園地!睹駠芯俊窞镃SSCI來源集刊,入選中國歷史研究院2023年度資助集刊。主要刊載有關中華民國時期(1912-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混合式教學設計》是河北科技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23年版)為基本依據(jù),由河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教師組織編寫。“混合式教學設計”立足學生認知邏輯,遵循“問題—事實—價值”教學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學思問練》是河北科技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階段性成果之一。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23年版)為基本依據(jù),由河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教研室教師組織編寫。全書體例清晰,內(nèi)容全面,重點突出,對知識難點和重點進行了詳細梳理,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