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蘇州的經濟蛻變和城市轉型,不僅合于中國近代史整體圖景之轍,也押著江南城市體系獨特的韻腳。本書作為一項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將城市性與地方性結合,沿著結構史和文化史結合的路徑,從四個視角,在變動中把握蘇州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歷史上的流動、吞吐、消納、呼吸,以及演化的脈搏——江南的蘇州,在近代江南城市體系從中心地體系主導型向
本書主要研究的是安徽省蕭縣郭莊1960年代初至1980年代初20年的歷史。安徽省是典型的農業(yè)省,地處淮北平原的蕭縣郭莊曾是一個貧窮落后的村莊,在全國農業(yè)學大寨運動中成為安徽省的典型,被譽為“安徽的大寨”。本書的內容主要有郭莊成為安徽省農業(yè)學大寨運動典型的過程,安徽省對郭莊的宣傳,全省農業(yè)“學大寨,趕郭莊”運動的展開,“
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河洛文化藝術》一書從河洛文化的源頭開始,梳理華夏民族的源文化、根文化,揭示中國“和文化”的本源,展示洛汭地區(qū)自古以來河洛文化藝術的特色和發(fā)展成就,闡述物寶天華的洛汭之地和源遠流長的河洛文化在黃河文化、中華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讀
蕭縣古為蕭國。秦朝推行郡縣制時遂改為蕭縣,隸屬于泗水郡。北齊天保七年(556年)改為承高,隋朝開皇三年(583)改為龍城、臨沛,大業(yè)年間又恢復“蕭縣”名稱。唐宋元明時期劃歸徐州,清朝時屬江蘇省徐州府。辛亥革命后仍劃歸江蘇省。1955年由江蘇省劃歸安徽省。蕭縣地處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黃淮平原南端。東、北部和江蘇省銅山縣、
本書稿圖文并茂,其內容涵蓋五個方面:一是“典籍”里的馬鞍山,主要介紹與馬鞍山有關的成語、神話傳說、志書家譜、墨韻丹青等。二是“非遺”里的馬鞍山,主要介紹馬鞍山“非遺”技藝傳承作品或傳承人。三是“建筑”里的馬鞍山,主要介紹馬鞍山的歷史建筑,如太白樓、李白紀念館;歷史遺址,如凌家灘古遺址、金柱古塔、古井、古橋、古渠、圩田等
本書結合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借鑒今人的研究成果,細致勾勒了這座中古時代的傳統(tǒng)都市如何演變?yōu)橐蛔哂鞋F(xiàn)代意義的大都市。本書從一城切入,通過吃穿用度、物資供應、流動人口、市政建設、金融市場乃至營商環(huán)境等一系列城市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展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的大都市——汴梁城的形成、繁榮與衰落過程及原因。本書將帶領讀者重
《口述文成歷史》一書是展示文成縣文化的一種特別的表現(xiàn)形式。書中采訪了在本縣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有一定貢獻的人士,利用文字與圖片相結合的方式,再現(xiàn)文成縣歷史演進的發(fā)展脈絡,從“政區(qū)和人口變遷、交通運輸?shù)母淖儭⑺姲l(fā)展、經濟社會建設、農業(yè)農村變化、旅游開發(fā)利用、文化弘揚傳承、社會事業(yè)不斷完善、百工之鄉(xiāng)非遺項目挖掘、僑
本書是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吐魯番是唐朝絲綢之路上重要交通樞紐,也是唐朝經略西域的重要戰(zhàn)略要地,對唐朝的政治、經濟都影響深遠。本書以吐魯番為線索對唐代吐魯番地區(qū)的歷史事件、地理環(huán)境、經濟地位、歷史名人、文化面貌、社會萬象等皆有述及。以此對吐魯番地區(qū)在唐代的重要政治、軍事、經濟地位進行一個整體考察,并從文化傳播的角度,敘述
本書主要圍繞杭州的歷史文化進行理論或實際問題的學術研究與探討,以傳承歷史文脈、弘揚杭州文化為己任,旨在深入挖掘、揭示杭州豐厚的自然、歷史與人文內涵,不斷提升杭州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本輯所收文章,既有自然地理方面的研究,也有人文歷史的挖掘。如《浙東運河的文化發(fā)掘》《日僧成尋入杭路線考》《從中原到江南——兩宋瓷業(yè)視野下的南宋
《陜西古代文獻集成》是陜西省“十二五”“十三五”古籍整理重大項目、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本項目收集了陜西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重要歷史文獻,含陜西歷代學人著作和外地人士撰寫的有關陜西的著作300余種。本書是《陜西古代文獻集成》第五十輯,分屬集部。主要內容為清代陜西劇作家李芳桂的作品,李芳桂(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