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梵漢佛經對勘叢書》之一,收錄了《心經》和《金剛經》,由梵學專家黃寶生先生從梵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般若經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也是中國早期佛經翻譯的重點。其中《心經》和《金剛經》為著名。本書依據(jù)梵語原文將兩書譯為現(xiàn)代漢語,并且列出古代經典漢語譯本,依據(jù)梵語原文的語意,照顧到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
《竹窗隨筆》是明代云棲祩宏晚年的隨筆文集,共三卷。《初筆》一六一條、《二筆》一四一條、《三筆》一二五條。三筆合計,共有四二七條。書中的內容多為作者記述自己的實際經歷和個人見聞,對人生真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對生活中種種見聞的思索等等。凡所議論都充滿著智慧,這些智慧對現(xiàn)代讀者來說,同樣有著很大的作用,是一部難得的典籍。本書在
該成果在充分利用相關歷史文獻和廣泛吸收現(xiàn)有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六朝隋唐以迄宋初我國古代文學以及當時佛教的發(fā)展狀況,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和比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集中對敦煌寫卷中的佛教文學作品及與佛教相關的文學作品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具體包括有詩偈、變文、歌辭、佛贊、應驗記、功德記、愿文以及其它實用性文體作品等,對其中
《入菩薩行論注解:菩提道明燈》是對藏文經典著作《入菩薩行論》所作的注解!度肫兴_行論》是由古印度學者寂天所著,全文以偈頌文寫成,共分為十章,分別說明了發(fā)菩提心和修菩薩行的方法,其中,解說發(fā)菩提心的內容有四章,解說修菩薩行的內容有六章。本書作者在準確注解原文的基礎上,結合佛教融入社會主義以及藏傳佛教中國化方向的精神,對《
本書既是對中國凈土宗所內蘊的倫理思想的專題性研究,也是以宗教倫理學理路梳理凈土宗經典從而闡發(fā)其倫理意蘊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作者以信、愿、行為邏輯主線,主要圍繞中國凈土宗重要修行理念進行闡述,從倫理學和宗教學跨學科維度,融合文獻詮釋和義理分析,在遵循佛學思想研究基本規(guī)范的基礎上,運用倫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對其作了有經典依據(jù)
本書是佛教文化研究圖書,主要是收入相關方面的專業(yè)論文,按內容分為佛教歷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獻研究、佛教與社會研究、佛教信仰研究五個板塊,共19篇,從文獻整理、版本考證、思想詮釋、史事論述等方面對傳統(tǒng)佛教文化的諸多方面進行了論述;涉及佛教的歷史、思想、文獻、信仰以及佛教與社會等。論文秉承國際化、學術化的基本宗旨,
本書在借鑒禪宗書畫美學研究、中國古代書畫研究、圖像本體詮釋與當代美育話語建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禪宗書畫觀為切入點,運用圖像本體詮釋方法,考察了禪宗書畫觀的生成語境、演變歷程、本體詮釋及美育價值。本書不僅對禪宗書畫觀進行了本體詮釋,而且比較了禪宗書畫觀與圖像本體詮釋之異同。全書包括生成論、本體論、價值論三編內容。本書系
商務印書館一直在出版太虛的《法相唯識學》這一巨著,而《太虛唯識論著精選集》在以下三方面與商務版不同:1.商務版以民國時期后來匯編的單行本為底本,我們以更原初的發(fā)表在各刊物上的文章為底本;2.商務版文章太多,但編排上沒有循序漸進,初學者不知如何下手,我們對文章進行了精選,且基本按從易到難的次第來安排;3.補充了幾篇商務版
此書市場上已有好幾個版本,但都是簡單的出版,沒有一本是從學術批評史的視角來編輯出版的。而對這樣一本充滿爭議的學術大作,如果能從編輯上展現(xiàn)出它的批評史,則為學術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和新視角。書稿分兩部分:部分,《新唯識論》的原文,腳注是周叔迦的評語,因為周先生是隨文批評,所以以腳注的形式來體現(xiàn)便捷。第二部分,收歐陽竟無、太虛
該書為語言學類研究專著。作者以北宋僧人睦庵善卿所纂《祖庭事苑》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祖庭事苑》在音韻、文字、訓詁、?钡确矫娴某删团c不足。對《祖庭事苑》的反切注音進行了窮盡性的描述、歸納,辨析了《祖庭事苑》注釋中所涉及的文字現(xiàn)象,論述了《祖庭事苑》的訓詁內容、訓詁成就和訓詁特色,梳理了《祖庭事苑》所涉及的異形詞,并利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