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礦業(yè)報編寫的反映中國自然資源系統工作的文學作品。書中匯編了自然資源作協會員在自然資源工作一線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紀實文學、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形式集中展現了中國的地大物博和自然資源人的奉獻和成果。書中既有全國自然資源領域知名作家的代表力作,也有一線工作的青年新銳的
本書是生活家汪曾祺的作品集,精選了其極具代表性的散文和小說。本書為你提供一種生活態(tài)度,對生活心存熱愛,從不消沉沮喪,無機心,少俗慮;活得有情趣,對世間萬物皆有情,體察得細致。寫字、畫畫、吃飯,明明是最平常普通的日常,他卻深得其中的樂趣。一個平凡的景,經過汪曾祺的視角,便美得天真爛漫。他的字到何處,何處便有畫境,作品淡而
《中國新文學作品選》(第二版)是《中國新文學史》(第二版)的配套用書,分上下兩冊,本書為上冊,主要遴選1949年前的大陸文學作品和1912年至今的臺港文學與海外華文文學作品。全書緊扣主教材,選取中國新文學史上具有經典品質的作品,以點帶面,基本體現了中國新文學百年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和文學創(chuàng)作菁華。選文按照小說、詩歌、散文、戲
《月夜里的魯迅》收入了王彬彬教授發(fā)表在《文藝研究》上的四篇魯迅研究論文——《月夜里的魯迅》《論光復會與同盟會之爭對魯迅的影響》《〈野草〉的創(chuàng)作緣起》《啟蒙即救亡——“九一八”事變后魯迅關于抗日問題的社會批判》。這些論文展現了魯迅的另一面,也鮮明地體現了王彬彬的魯迅研究特點。
四川新文學是中國新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其文學主張、文學創(chuàng)作,顯示了巴蜀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家橫空出世,在現代文壇上發(fā)出了耀眼的光芒。與星光璀璨的四川現代作家群相對應的是,對四川現代作家的研究卻乏善可陳,除巴金、李劫人、郭沫若等少數作家外,不少川籍作家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史料編結合四川新文
《百大文學名家流觴集》共匯編了100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和人民文學獎獲得者以四川名酒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該書為系列之第一本,《百大文學名家流觴集Ⅰ》共收錄100余篇文章,其中包括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不獨愛青花,紅花亦欣然》、傅天琳《只有兩滴》、賈平凹《在二郎鎮(zhèn)》、劉醒龍《天香》、喬
本書結集了作者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隨筆、評論等作品,比較全面地反映作者的心路歷程,融入了作者對親情、友情、鄉(xiāng)土情的獨特體驗,能夠引起同類人群的共情共鳴。大多篇章親情敘寫深沉委婉,含蓄蘊藉;故鄉(xiāng)情愫質樸自然,飽含深情;懷念親人的文字,真切動人;評論文字切中肯綮,鞭辟入里,富有個性。游記散文,描寫自然風景,滲透作者的情感,態(tài)
本書根據《廣東歷代著者要錄》收錄廣東歷代著者的“文集”152種,成書年代自宋以降至1948年。文集著者為廣州府、潮州府、惠州府、韶州府、南雄府、肇慶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瓊州府籍的歷代名家、近代學人等,生年晚于1912年者不予收入。所收人物158人,包括崔與之、張鎮(zhèn)孫、湛若水、屈大均、馬福安、薛中離、黎貞、丘濬、
本書是由陜西陜煤集團黃陵礦業(yè)公司職工作家協會主持編寫的職工文學作品集,分為微塵之光、漫談風物、萬家燈火、人間密語、草木之趣等五個篇章。礦區(qū)職工中的文學愛好者,用手中的筆記錄下工作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獨特的視角和筆觸深刻而又真實地描繪出礦區(qū)近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和對幸福的贊美。被收錄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
王昶(1724—1806),字德甫,號述庵,又因有蘭泉書屋、琴德居,故亦號蘭泉、琴德,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學者、文學家。乾隆五十八年王昶年七十而乞歸,乾隆帝允其以原品休致,并謂:“歲暮苦寒,宜俟明歲春融回籍”,王昶集因故而名“春融”。王昶存世作品,主要有嘉慶十二年(1807年)由其子王肇和和侄孫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