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1834—1895)字仲約、奮光,號若農。廣東順德人。清咸豐九年(1859)探花,官至禮部侍郎。學問淵博,治辭章金石之學,金元故實,西北史地,無不精通。工書,宗法北碑,功力獨具,有名于時。著有《宗伯詩文集》等。本次所收著作均為李氏代表性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李文田治學各個方面的成就,尤其注重其在西北史地方面的學術
本書以羅馬字母轉寫滿文字母,采用穆麟德轉寫法則,同時由于原題本均為影印出版,保留了檔案文獻的原始格式,為研究便利,翻譯中也與其對應,以(+)表示原文中挪抬一格,以O表示原文中起首圈,另因滿文字母本身無大小寫區(qū)別,故羅馬字母一律采用小寫形式。
本書為《論語訓春秋公羊傳箋穀梁申義》,是《王闿運全集》之一種。其中《論語訓》兩卷,《春秋公羊傳箋》十一卷,由黃巽齋點校!斗Y梁申義》一卷,由許超杰點校。
《晚學廬叢稿》,收錄了葉瀚著作近六十種,其中經部五種、史部十八種、子部三十二種、集部四種。該書包括《墨守要義》《墨斠注殘稿》《元史札記》《本草綱目輯注札記》《中國美術史二編》《中國美術史長編》等,可以看出葉瀚涉獵廣泛,兼通四部,精于墨學,尤以其承晚清浙派印學余緒,嗜于金石之學。這些手稿還包含同一書在不同時期的稿本,圈點
本書輯錄了南京大學校友終身學習輔助計劃“誠計劃”2022-2023年度理工科學直播講座的十余篇演講文稿。主講老師包括祝世寧、方成、沈樹忠、郭子建、吳培亨、丁愛軍、任洪強等十余位南京大學理工科著名專家教授,包含南大故事、國家戰(zhàn)略、科學前沿、行業(yè)動態(tài)、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等五大主題,內容涉及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計
本書輯錄了南京大學校友終身學習輔助計劃“誠計劃”2022-202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直播講座的17篇演講文稿,包含國家戰(zhàn)略、科學前沿、行業(yè)動態(tài)、科學與人文素養(yǎng)等主題,涉及考古、文學、社會學、法律、經濟、教育、地理與資源環(huán)境等不同學科和專業(yè)主題的研究成果,旨在提供一個跨越專業(yè)邊界的通識教育讀本。
本書是南宋呂祖謙著作集。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婺州(今浙江金華)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史學家、文學家和教育家,金華學派代表人物,與朱熹、張栻合稱“東南三賢”。本書收錄呂祖謙存世著作30種,包括《東萊文集》《麗澤論說集錄》《易說》《近思錄》等各類著作。本書在浙古2017年版《呂祖謙全集》基
本書是《我用一生來回答:梁思成林徽因詩文集》的續(xù)篇。本書精選數(shù)十篇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的文章、詩歌及書信等作品,從建筑學和文學兩個方面體現(xiàn)這對建筑家夫婦的情懷和思考。本書不是簡單的文章堆砌,不僅有二人各自的工作,更有二人合作的多篇文章及來往書信,還附有二人的繪畫作品、建筑測繪圖紙和多幅珍貴照片,全方面展示這對中國近現(xiàn)代最
北大才齋講堂是北京大學研究生院主持開設的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學科素養(yǎng)課程,邀請校內著名專家學者授課,他們結合自己的學術研究經驗,分別從學科架構、學術素養(yǎng)、學科前瞻和學科應用研究等方面,解讀學科奧妙,分享研究心得,提升研究生科學精神與學科素養(yǎng),為學生從事學術研究和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借鑒,促進創(chuàng)新型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
鄧仲元,辛亥革命元勛,民國時期有名的軍事將領和軍事教育家。本書以文集的形式,集結了鄧仲元生平史實資料,帶我們走入鄧仲元的生平以及其所生活的時代。本書編寫者在浩如煙海的民國檔案資料中旁搜博采,從《申報》《民國日報》《香港華字日報》等報刊中輯選出記載鄧仲元生平事跡的新聞報道;從《革命文獻》《革命書簡》《國父全集》等圖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