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歐洲歷史,就仿佛在解讀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因為歐洲探索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模式和所有可能性,歐洲是瞭望世界的一個窗口,透過歐洲,我們將知曉更多。希望本書伴隨你在領略歐洲風情的同時,能給你帶來更多有益的啟發(fā)。 "
這是一部關于歐洲葡萄酒文化的游記作品。作者從英國出發(fā),前往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在當代葡萄園、酒莊以及古代遺跡之中暢游,探尋葡萄酒的歷史與文化脈絡,讓讀者帶著微醺的醉意,去見識古羅馬的葡萄壓榨機、領略中世紀的勃艮第風光、細聞西西里島的火山巖土。舉起酒杯,便能與古人共飲。 與此同時,這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尋根之旅,她在每
邁克爾·伯利將納粹德國置于整個歐洲的歷史背景之下,一戰(zhàn)、大蕭條、惡性通貨膨脹等等耗盡了德國的國力。本書通過翔實的史實與客觀的分析,展現(xiàn)了當時在歐洲蔓延的對民主、正直和寬容的背棄,證實了納粹展開的極端蠱惑偽宗教運動,看似是對德國有效的“解藥”,實則是一味藥效猛烈的毒劑。在此基礎上,本書探究了納粹主義為何能引
《英國史:1914-1945》展示了個人風格、有爭議的歷史事件和歷史與當下的相關性,同時還具有真正的辯證思維;诖艘约八臋C智和文采,《英國史:1914-1945》既應受到學界的關注,也會得到大眾讀者的喜愛。
塞繆爾·約翰遜曾說,“你若厭倦了倫敦,便是厭倦了生活,因為倫敦擁有生活所能賦予的一切”!秱惗亓倌辍酚涗浟藗惗亓鶄時期的城市面貌與社會生活,引領我們無限走近這座城市。從中世紀圣保羅教堂廣場的私人書攤到艦隊街現(xiàn)代新聞業(yè)的搖籃,從白教堂區(qū)的貧民窟到二戰(zhàn)后各處拔地而起的摩天樓,從千人一面的妝容到追求個性的時裝
《現(xiàn)代英國的形成》是暢銷書《現(xiàn)代英國史》(點擊購買)的姊妹篇,引人入勝地刻畫了20世紀上半葉(1901—1945年)那個夕陽漸落的大英帝國。二者合在一起完整刻畫了20世紀的英國史。從維多利亞女王去世到“二戰(zhàn)”勝利,戰(zhàn)爭與和平輪流震撼著大不列顛。兩場戰(zhàn)爭的慘痛經(jīng)歷令人難以忘懷,和平年代則帶來了無盡的動蕩與驚奇。隨著政治舞
從17世紀初開始,法國便開啟了全球擴張之路。1763年,法國在“七年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國力開始衰退,戰(zhàn)爭的巨大成本將王國推到了破產(chǎn)的邊緣。不得已,國王路易十六決定開征新稅。在向貴族征稅未果之后,國王同意重啟一個“沉睡了”一百多年的古老機制——三級會議。但是,一百多年來已經(jīng)實力大增且經(jīng)過新的啟蒙思想洗禮的第三等級抓住機會,登
本書系歐洲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所長陳樂民先生在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授課的講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歐洲文明發(fā)展的歷史,并著重討論了歐洲文明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關鍵時段,如歐洲文明的起源、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英法革命等。本書融匯了作者多年研究和治學的心得,幫助作者迅速
1986年發(fā)生的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震驚世界,成為意義復雜的全球性文化符號。無數(shù)文學、非虛構作品曾對其進行哀悼和演繹,然而即便是2019年的HBO同名神劇也未能還原這一事件的復雜真相。 哈佛大學烏克蘭史講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爾諾貝利:一部悲劇史》一書中,利用新近公開的政府檔案結合大量目擊者的訪談
《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和階級》是新文化史領軍者林恩·亨特的經(jīng)典名著,也是改變法國大革命研究風尚的典范之作。我們今日之世界,乃法國大革命之未來。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成就,在于構建了一種影響至今的政治文化 在本書中,亨特一反過去簡單的政治史研究,轉而探討法國大革命中的政治文化;因為在政治文化中,我們可以知曉在革命中政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