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實驗指導書”和“復習思考題”兩部分組成!皩嶒炛笇卑ㄊ覂群鸵巴庹n間教學實習兩部分,涉及礦物、巖石、地層、構造、地質圖件等,野外課間實習是理論課和課堂實驗課的延伸和補充,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盡早接觸地質環(huán)境、了解地球科學的內涵,為以后參加按教學計劃安排的地質實習工作打好初步基礎。“復習思考題”作為本
本書較系統全面收集了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青藏專項、青海省地質勘查基金、社會資金等出資的地質科研項目資料,按照成礦規(guī)律及找礦預測研究、地質找礦工作部署研究、勘查方法技術試驗與應用研究、地學數據庫建設和地質資料開發(fā)利用的分類進行整理、篩選、匯總,以述而不論的編寫要求,將青海省“358地質勘查工程”期間地質科學研究方面取得的主
本書介紹了赤鐵礦選礦發(fā)展過程及姑山赤鐵礦生產工藝演變歷程,總結了近年來從工藝礦物學研究到常規(guī)選礦試驗研究,以及利用姑山磁鐵礦精礦混合試驗的研究成果,重點梳理了近五年的科研項目成果,匯編了2017年長沙礦冶研究院“姑山紅礦開展提質研究”報告、2018年東北大學“姑山紅礦懸浮焙燒一磁選試驗”報告、2019年安徽工業(yè)大學與姑
江南造山帶是華南地區(qū)重要的一個構造帶。20世紀70-80年代,對華南大地構造大致有兩種認識:一是認為沿著揚子板塊東南緣的多期次增生(疊接)形成了華南板塊,二是認為江南造山帶以東的華夏地區(qū)存在諸多地塊(地體)這些地塊與揚子地塊聚合形成華南板塊。20世紀末以來,一般認為華南板塊由揚子地塊、華夏地塊及二者之間的江南造山帶組成
本書結合國內外研究進展,系統總結了作者團隊在該領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涉及納米羥基磷灰石材料及其生物復合涂層的制備工藝、結構表征等,闡明了水熱電泳沉積法對制備納米羥基磷灰石復合涂層結構及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通過建立相關的物理和化學反應動力學方程,深入研究合成過程中的作用機理。本書可供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相關專業(yè)教學和研究人員
中南地區(qū)地質調查項目成果匯編(2018年度)
浙江省重要地質遺跡
邊看邊想/大別山地質公園博物館背后的故事
本書介紹了地質學的發(fā)展簡史和研究現狀,著重敘述有關地球和地殼的基本知識,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地球內部和地表的各種動力地質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產物,概述了地球和巖石圈演變的歷史,系統地介紹了地球科學與人類的關系。本書還新增了與工程地質有關的章節(jié)——重力地質作用,闡述了重力引起的斜坡變形及重力災害的工程防治措施。全書文字簡潔
本書從兩個方面梳理了基于巖心高光譜數據的礦物識別計算基礎理論,一方面分析總結了礦物光譜產生的物理化學基礎和國內外成像光譜儀發(fā)展與應用情況;另一方面詳細介紹了國外巖心高光譜數據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國外一些有影響軟件提供的礦物識別思路和具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