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jīng)》原名《癡華鬘》,意為以癡人故事來莊嚴、修飾,以事喻道!栋儆鹘(jīng)》是為新學佛道的人撰集的,佛教的主要意旨大都含納于其中,諸如空、無我、泥洹、緣起、無常、中道、禁戒、布施、反苦行、反恣情極意之類。
《大日經(jīng)》是胎藏界密法的集大成者之作,其內容兼收中觀、瑜伽二派的思想,又較多地敘述了當時及此前印度其他各宗教和哲學流派的觀點,其重要地位和價值不言而喻。
本書作者自設賓主,以問者和牟子各為一方,采用對話問答的形式展開論說,在一問一答之間闡述了佛教的義理,問者提出的問題代表了當時一般人對佛教的困惑,牟子的答辯則代表了信徒對佛教的理解。
《極簡藏傳佛教史》根據(jù)王輔仁先生的授課講稿整理而成,先生以簡明通俗的語言勾勒了藏傳佛教歷史發(fā)展的清晰輪廓,并對藏傳佛教的教理、教義、師承源流以及學程、儀軌等也作了簡要的介紹,是讀者了解藏傳佛教文化的一把入門鑰匙。
《新唯識論》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學著作,標志著熊十力哲學思想體系的完全成熟。在書中,作者繼承并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識宗,接受了唯識宗的“萬法唯識”思想,認為“識”或“本心”乃宇宙之本體、萬化之根源。同時,在對唯識宗的阿賴耶識和種子說的層層破斥的基礎上,又建立了自己“體用不二”的本體論,并由此出發(fā)建構了獨具創(chuàng)意的“翕辟成變”的
《漢化佛教與佛寺》可謂當代文史專家白化文描繪的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寺廟導游圖”。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颇夸洝⒍鼗蛯W、佛教等。本書著眼于佛寺的建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佛教的起源、傳播、漢化,是一冊有關佛教和寺廟的入門讀物。白化文,1930年生,北京市人。195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任北京大學信
《碩揆禪師語錄》由光泉法師主編,存德校輯整理。以《嘉興藏》本為底本,在內容上將楊擁建和錢陸燦為《碩揆禪師語錄》所撰的“序文”二篇置于首,從其他各種清代及民國文獻中輯出“法語”“書札”“借巢詩”,另有“史傳”“書札”“雜錄”等,書后并附〈碩揆禪師年譜簡要〉,明晰生平事略,以方便學人參考。
本書是第二屆翠峰華嚴論壇文集,撰寫多篇研究華嚴宗及《華嚴經(jīng)》的論文,內容涉及一些當今深諳華嚴學的學者就歷史上學教兩界的著名人物,如法藏、月霞法師、太虛法師、楊仁山、呂澄、趙樸初等人有關華嚴思想研究的分析,以及學者就某一個專題展開論述,闡明觀點,以此推動華嚴教學、繁榮華嚴文化,取得了一定成果。
寶性論注釋(藏文)
《指月錄》是談禪之書,禪宗的主要理論,在書中都有所體現(xiàn)。特別是那些著名的公案,以活潑生動的形式,向人們昭示著生活的真理。它的形式雖然是陳舊的,但禪的精神卻是生生不息的。它告訴人們怎樣才能活得透徹明白,自由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