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民國年間出版的一部有關國學(亦稱“國故學”)的論集。民國十六年(1927年)由群學社出版時,國學研究已經有了相當?shù)某晒,此書即是對當時國學幼成果的整理和總結。書中輯錄有關國故學的文章62篇,依內容為四集:“通論”、“學的討論”、“書的討論”、“人的討論”。所收文章的作者,大多為碩學大家,許多文章至今仍舊堪稱名篇,
《國學經典與職場》是面向高職高專層次的職業(yè)素質課程教材。這是一門以祖國語言文學為載體、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遺產為精髓的素質教育課程。對于學生學好其他學科,掌握專業(yè)知識,養(yǎng)成獨立工作能力,提高道德素養(yǎng),增強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現(xiàn)在:(一)開闊文化視野,拓展世界文化格局。(二)積淀人文底蘊,凝練人文氣質,增強人文
本書是大學通識教育系列教材之一!镀纷x國學》按主題編排,分為為學篇、孝悌篇、仁義篇、修身篇、誠信篇、處世篇、禮儀篇、家國篇等八大主題。每個主題下又有經典名句講解、案例故事和思考踐行三部分。經典名句講解部分主要選讀了能讓讀者領悟學習之道、孝悌美德、誠信品格、處世智慧的經典名句,并附有注釋、解釋、分析和相關的背景介紹。案例
所謂“四部”,即按我國傳統(tǒng)分類法,將所有的書分成經史子集四大門類,“叢刊”即今天通常所說的叢書。說得具體些,《四部叢刊》是一部集中各方面必讀書、必備書的小型《四庫全書》。從1922年起,到抗戰(zhàn)爆發(fā)為止,《四部叢刊》由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共出了初編、續(xù)編、三編,實共502種,分裝成3100多冊,可以說是二十世紀我國新出的
民國時期的古籍叢書是中國近代圖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文化的重要載體。由于西方新式印刷技術的廣泛采用,民國時期的古籍叢書在刊印方式、裝幀形式、結構及內容等方面與傳統(tǒng)古籍叢書存在諸多差異,在中國古籍出版印刷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歷史地位。崔建利著的《民國時期的古籍叢書研究》分上下兩編,從歷史背景、編纂出版狀況、編纂出版
《國學概論講話》一書原版由蔡元培題寫書名。這本書用作者的話說就是:凡國學上之基本知識,均已搜輯無遺。全書如同一幅工筆畫,纖毫畢現(xiàn),細致入微。作為初窺國學門徑的入門書,放置案頭,隨手翻檢,很是輕便可喜。
《老牛堂藏珍本文化史料叢書》由王春瑜老師根據(jù)其私人珍藏的明清及民國的稀見史料整理而成。該套叢書的內容涉及范圍較廣,包括醫(yī)學類、教育類、傳記類等圖書,可以為對這類題材的古籍珍本感興趣的讀者提供很好的參考。
本書全書通《易》、《書》、《詩》、《禮》、《春秋》、《小學》諸志,以闡述經學古今之流變而考論其得失,翔實精深,實為研究中國經學的要籍。主要內容包括:總志開篇;周易志第二;尚書志第三;詩志第四;三禮志第五;春秋志第六;小學志第七。
本書是一本面向普通讀者的國學入門讀物。作者以淺顯流暢的文字,對中國的語言文字、哲學、歷史、文學、科學、藝術及其代表性的學人、源流、派別及學術觀點,一一做了評述。讀者可以憑借此書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對于國學的完整概念;對于有志于深入研究的朋友,《國學常識》可以作為進入國學之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