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中短篇小說選集,精選了老舍先生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斷魂槍》《微神》《開市大吉》《柳家大院》《我這一輩子》等十六篇經(jīng)典作品。老舍的小說語言俗白凝練、幽默風趣,涵蓋了親情、友情、愛情、家庭、世俗等多種主題,通過對不同人物命運的描繪,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展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風貌。老舍先生一生寫了8
本書是著名作家蕭紅的小說作品集,選編其優(yōu)秀小說作品十六篇,如:《呼蘭河傳(節(jié)選)》《生死場(節(jié)選)》《小城三月》《牛車上》《中秋節(jié)》等,基本上涵蓋了蕭紅的小說經(jīng)典作品。蕭紅的小說聚焦20世紀初期東北鄉(xiāng)村的社會風貌,真實記錄了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態(tài)。在整部小說集的十六個作品中,《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三篇最具代表性
《候鳥》是一部中短篇小說集。書稿收錄3部中篇小說《臉面》《邂逅》《手留余香》,4部短篇小說《永遠長不大》《拜師》《修車匠老程》《候鳥》,均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著眼年輕人喜歡的題材,講述大齡單身青年在戀愛、婚姻、生活上的故事,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反映當代人的精神困境,以及各自的解決方式,體現(xiàn)了對所向往生活的多種選擇。
《邊城》作為語文新課標圖書,是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一部中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934年,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研究中國鄉(xiāng)土文學不可或缺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以湖南湘西地區(qū)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為背景,主人公翠翠與祖父相依為命,守著一條渡船過日子。翠翠與當?shù)貎蓚年輕人天保和儺送之間產(chǎn)生了感情糾葛,但最終愛情沒有得到圓滿的結(jié)
本書主要圍繞主人公程小林與史琴子(有時也提及細竹)在鄉(xiāng)間小鎮(zhèn)的日常生活展開。小說分為上下兩卷,以散文化的敘述方式,將一個個片段串聯(lián)起來,形成了一部既獨立成章又相互關聯(lián)的詩意篇章。書中,小林、琴子與細竹在玩耍、習字、作詩的過程中,不僅展現(xiàn)了童真與童趣,更在不經(jīng)意間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與人生的無奈,使讀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時,
想深入領略魯迅時代的文學風采嗎?這套影印版烏合叢書,由黃喬生、張遠航精心主編,忠實復刻原版叢書。在這里,你能看到魯迅以烏合叢書之名,匯聚的眾多優(yōu)秀作品,它們曾在歷史長河中激蕩起思想的浪花。無論是研究魯迅的編輯理念,還是探尋民國時期的文學風貌,這套書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既是珍貴的歷史文獻,也是能讓讀者沉浸其中的文學經(jīng)典
這套書是針對5-8歲兒童打造的一套拼音橋梁書,共6冊,分別是《我和祖父的后園》《儲藏室里去探險》《我的童年玩伴》《跟著祖父學念詩》《呼蘭河小城》《火燒云》。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見載于香港《星島日報》,1940年12月12日,蕭紅于香港完成《呼蘭河傳》書稿創(chuàng)作,12月27日全稿
本書以蕭紅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通過細膩而真實的筆觸,描繪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鎮(zhèn)呼蘭(今哈爾濱市呼蘭縣)的風土人情。它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乩习傩盏纳瞵F(xiàn)狀和精神狀態(tài),展現(xiàn)了呼蘭河人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特質(zhì)。在小說中,蕭紅不僅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和生活軌跡,還帶領讀者領略了那個時代北方人民的生活方式與風俗習慣。本書
本書是蕭紅代表名作,1941年由桂林上海雜志公司初版。備受魯迅、茅盾、夏志清推崇,茅盾評價其為“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蕭紅以自己的童年生活為線索,全文以“我”的視角,描寫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東北小城的風土人情,通過追憶家鄉(xiāng)各色人物和生活畫面,真實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當?shù)匕傩掌椒病⒂廾恋纳钊粘。蕭紅
“在鄉(xiāng)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本書1935年一經(jīng)出版便震驚文壇。全書以哈爾濱近郊農(nóng)村為背景,敏銳生動地刻畫了底層普通百姓“生的堅強”與“死的掙扎”!渡缊觥肥鞘捈t一部傳世的經(jīng)典名篇,它對人性、人的生存這一古老的問題進行了透徹而深邃的詮釋。這種對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時代的絕大部分作家。魯迅稱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