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作為沿線各行政區(qū)內重要的自然人文資源寶庫,自然成為流域沿線方志的重要記述對象。反過來,方志又成為長江流域史地人文社會研究的重要取資對象。本書將長江流域沿線地方所存古籍方志中的史料文獻進行分類匯編出版,包括古跡建筑、經濟、學校教育、藝文、風俗等類,總以《長江流域方志類編》為名。全書按長江自西向東的流經路線,共收錄沿江
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長期、系統(tǒng)開展對華情報調查,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包括個人踏訪、滿鐵調查、興亞院調查、其他機構團體調查等諸多形式。調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卷帙浩繁的見聞錄、調查報告、統(tǒng)計資料、研究專著等檔案文獻,客觀上為從事晚清民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及中日關
江西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戰(zhàn)場。從1938年6月,日軍攻占馬當要塞,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江西境內先后進行了長江要塞馬當保衛(wèi)戰(zhàn)、南潯會戰(zhàn)、南昌會戰(zhàn)、上高會戰(zhàn)、浙贛會戰(zhàn)、湘粵贛邊區(qū)作戰(zhàn)、贛江追擊戰(zhàn)等大規(guī)?箵羧湛艿膽(zhàn)役,基本守住了境內相對穩(wěn)定的對日作戰(zhàn)線、相持線,始終沒有全境淪陷,為支撐東南抗戰(zhàn),屏蔽西南大
本收以時間為序,以事件為線索,分為《湘人漸悟(1840-1918)》《湘潮澎湃(1919-1927)》《湘火燎原(1927-1937)》《湘土怒吼(1931-1945)》《湘境風雷(1946-1950)》《湘路春輝(1949-1960)》六冊,呈現了2200余張具有歷史價值、研究價值的老照片。
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甘肅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以及御敵備戰(zhàn)過程中,形成了一批歷史檔案,主要內容是蘭州空襲緊急救濟聯合辦事處的成立、機構運作、經費收支,甘肅省政府、防空司令部等機構為御敵籌備糧食、建挖防空洞等。 本書所選檔案主要為甘肅省檔案館館藏40號全宗“蘭州空襲緊急救濟聯合辦事處”原件檔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飛機多
《晉城市檔案館藏抗戰(zhàn)檔案選編》選取內容圍繞根據地“黨的建設,日偽軍、漢奸及特務情報、抗日英烈事跡報告、經濟措施”等方面,包括部分縣級黨組織工作總結、調研報告;部分抗日縣政府公安局偵察審訊工作總結、日偽軍活動情報;抗日黨員干部英勇犧牲情況報告、晉東抗日政府偽幣處理辦法等方面的歷史檔案,起自1940年3月,迄至1945年1
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長期、系統(tǒng)開展對華情報調查,涉及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包括個人踏訪、滿鐵調查、興亞院調查、其他機構團體調查等諸多形式。調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檔案文獻,客觀上為從事晚清民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及中日關系史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原始資料
中國歷史上曾有過大量的祭壇和神廟,當然其中大型壇廟的建筑和使用無一例外地被統(tǒng)治者所壟斷。與此相對應,壇廟也成為中國古代國都的代表性建筑。從史料記載和考古發(fā)現來看,包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等六大古都在內,中國歷史上有過十幾座壇廟群,然而時至今日,絕大多數輝煌一時的壇廟建筑都已在歷史長河中湮滅。令人欣慰的是,
本書記錄了成都籍或本人及家人在成都的陣亡將士檔案,按照“人名——時間”的體例排列,包括陣亡官兵將士調查表、證明書、遺屬請恤材料、政府機關核恤材料以及追悼紀念材料等,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紀念價值。本書的出版有利于記錄抗戰(zhàn)歷史,弘揚抗戰(zhàn)精神,發(fā)揮檔案流史存鑒、資政育人的作用,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本書十卷附錄一卷,明代謝庭桂纂修,明代蘇乾續(xù)修,現金玲、孫顯斌依據收藏于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的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點校整理。本書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延慶縣志書,也是留存最早的北京志書之一,是一部詳細記載隆慶州(今北京市延慶區(qū)一帶)地理、歷史、文化、風俗等內容的志書。該書分卷詳細描述了當地的山川、城池、官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