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擬據《吉石庵叢書》原書掃描,單頁影印,提高清晰度,分裝為4冊。本書出版后,將為研究者利用其中收錄的古佚書提供極大的方便。
《蠖園文存》出版于一九三六年,鉛印線裝,一函兩冊。函套和封面由祝書元題寫,扉頁為章梫所書,前有祝書元、瞿宣頴兩序,末有作者跋文一篇。文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卷中收錄公牘,卷下主要是書序、長輩行述墓表文字,凡七十三篇。其文條分縷析,邏輯嚴密,語言樸實,明白曉暢,亦如他的為人治事。朱啟鈐身居高位,平生所為,多關典章國故,
該書共分為八編十卷,第一卷小說筆記,第二卷詩文,第三卷《玉溪生詩說》,第四卷《庚辰集》,第五卷為其相關著述,第六卷、第七卷紀評蘇軾詩集。第八卷紀評文心雕龍等,第九卷《四庫全書簡明目錄》,第十卷《紀曉嵐佚文選》及附錄、后記等。
本書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精選復旦大學圖書館所藏珍稀稿本、抄本共計58種,按照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予以編排影印出版,所選之書,大多為《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其中不乏孤本秘籍。每種前附有解題,概述其尺寸、卷冊數、作者、版本狀況、主要內容及學術價值等
《朱啟鈐著作集》十八卷,收錄近代學者朱啟鈐著作26種。朱啟鈐字桂莘,號蠖園,貴州開州(今開陽)人,朱子后人。多年從事古典建筑文獻的整理研究,對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研究起了啟蒙和推動左右。朱氏對古代織繡及漆器藝術亦頗有研究。本書選輯朱啟鈐著,除了朱氏為世人熟知的古建筑、絲繡、漆藝、園藝方面的著作外,還收錄了其《東三省蒙務公
本書對《蘭蕙同心錄》《蘭言述略》《蘭蕙小史》以及一九四九年以前的大部分存世品種進行了介紹與分析,包括當年下山、選育、品種特點、流傳的歷史和相關人物。文中收錄的蘭蕙新老品種僅占很少一部分。本書則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和補充,F今無論在全國哪個城市,這些蘭種都可以得到栽培。
《古籍文獻》是為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其中一本,此本精選南京博物院館藏古籍文獻200余幅,記錄了晉唐寫經,宋元刻本,明刻本,清代刻本、抄本和稿本,以及一些明清地圖。這些資料,數量大,內容豐厚,反映出一定歷史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內容。
林紓是近代重要的翻譯家、小說家、古文家、古文理論家、古文選評家。其古文譯書風靡全國,民國大師如魯迅、周作人、郭沫若、錢鍾書等莫不受其重大影響,錢基博稱其為清季“文章師法”“唐宋宗盟”,胡適稱其借西洋小說實現了“古文中興”。在中國文學史上,林紓是近代譯壇泰斗,也是最后的古文名家,是中國新舊文學過渡中的關鍵人物。林紓晚年反
《薛學潛著作集》收錄近代學者薛學潛著作10種。薛學潛,字毓津,無錫旺族,祖父薛福成,父薛南溟。薛學潛在北洋軍閥政府期間擔任過江蘇省議員、國會議員。曾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治學融貫中西。本書選輯薛學潛著述包括薛氏大量曬印本、鉛印本著作,如《易經科學講》《天文文字》《西安半坡出土最古文字》《黃帝尺》《中國樂理論》等,全面
王樹枏,(1851-1936),字晉卿,號陶廬老人,直隸新城人,清光緒丙戌進士,由知縣起家,累官至新疆布政使。民國期間,任清史館總纂,國史館總纂。王樹枏一生著述頗豐,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等各方面。本選題整理影印了王樹枏的著述十余種,為后人對王先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翔實的基礎性文獻資料,具有一定的出版價值。初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