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歷史年代分六卷,以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陳列”展品為主線,以珍貴文物為主要見證,系統(tǒng)介紹中國從170萬年前的遠古時期直至清末的悠久歷史文化。多角度展示先人們?yōu)橥苿託v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所付出的艱辛、智慧和時光,以及博大多彩的華夏文明,堪稱一部文物視角的中國通史。其出版的宗旨就是推動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精神傳承,用傳承的力
本書稿包括明嘉靖《寧國縣志》、清順治《寧國縣志》、清康熙《寧國縣志》、清道光《寧國縣志》、清光緒《寧國縣通志》、民國《寧國縣志》六種寧國縣志,是寧國歷史上現(xiàn)存全部舊志的合集。本書稿將這些舊志整理,并影印出版,有利于保存寶貴文化遺產(chǎn),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學術(shù)價值和市場
第一輯擬收集整理屯堡文獻家譜資料,對屯堡文化進行全面梳理。屯堡家譜以影印傳統(tǒng)家譜為主要出版形式,原汁原味地還原和整理屯堡家譜,展示屯堡人家家族發(fā)展歷程(包括但不限于姓氏源考,字輩譜,家訓族規(guī),世系,人物傳志等)。包括鮑屯《鮑氏家乘》,云峰《金氏家譜》,平壩《黔南陳氏》,平壩《黃氏族譜》,夏國公《顧氏家譜》,安順《潘氏族
《南京紀略》,民國綠絲欄抄本,國家圖書館藏本。九峰居士編,航頭再生棘士校。此所記均為南明時事。標題如:“南京諸臣議立福藩”“福世子入南”“福藩稱尊”“諸臣升遷推用”“陳璧論賊必滅有八”“馬士英特舉阮大鋮”“劉宗周論時事”“張亮奏防邊”“詔選宮女”“陳子龍寒心”“弘光濁亂”“左良玉參馬士英”“左良玉討馬士英檄”“左兵東下
《江寧府乾隆十年分田地人丁清冊》依次記載江寧府及所轄上元、江寧、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縣乾隆十年(1746年)的地畝、人丁等課稅對象的數(shù)額,田賦、丁銀等稅收額度及稅收的各種分配、支出情況。《江寧上元救生局公牘》所記為救生局救濟事項,附有嘉慶年間的報表,并列有道光年間的銀捐情況等!督仙普昂髤R錄》記述署理江寧城守協(xié)
此志約成于光緒六年(1880)。續(xù)編記事止宣統(tǒng)元年(1911)。全書約二十三萬字。體例謹嚴,專主金陵。上述遠古,下迄于明,甄別列史有關金陵者備載之。特別關涉郡中豐歉、憂樂之由,歷代戰(zhàn)爭諸軍屯戍之地,以及其他有關古地等,或注今名,或注今地屬境。對歷史地理研究頗有價值。對南京地區(qū)自古以來人文歷史變遷,自然水澇、江溢、山崩、
本書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主持編纂的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終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959),錄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跡,成書二百九十四卷!顿Y治通鑒》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宗旨,故其內(nèi)容偏于政治軍事史,其中賢君昏主、忠臣奸佞、政治興亡、人事進退、軍事成敗,“興邦之遠略,善俗之
本書光緒年間江寧商號之登記總冊,卷首、卷末鈴有“江寧商務總會關防”。共8冊。第一冊卷首有城內(nèi)外及附城鎮(zhèn)市街道地名一覽表、貿(mào)易各商業(yè)多寡數(shù)目一覽表?們园葱袠I(yè)登記各鋪號。每一商號所記包括商號名稱、所在地址、屬于何種行業(yè),部分商號還記有開設時間?偣采虡I(yè)一百
本叢書包括《趙平邱中村志》《常家莊二村志》《武家莊村志》《東張家莊村志》《大陸村三村志》5冊。村史村志編纂是傳承優(yōu)秀文明、發(fā)掘歷史智慧、地方文化和風俗的重要形式。寧晉縣村史村志編纂,一記錄傳承寧晉歷史;二客觀公平總結(jié)記錄村情村貌;三呈現(xiàn)出家鄉(xiāng)村落地域文化。村史村志編纂是落實中央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是滿足精神文化的基本需求,
本書在對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各機構(gòu)所發(fā)布的各軍事文件進行整理研究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共收錄了1931-1945年的600種各類國民政府軍事文件,主要涉及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國民政府行政院及所屬財政部、交通部、糧食部、教育部、農(nóng)林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及所屬軍政部、軍令部、軍訓部、政治部等重要部門與軍事相關的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