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是一幅全景式的宏大畫卷,從遠古的洪荒、文明的誕生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豐功偉績,朝代的更迭演繹了綿長的時代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1]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tǒng)的史書,故又稱“正史[2]”。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tǒng)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
中華上下五千年(全4卷)
史記
本書匯集了《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等二十四部正史中的經(jīng)典之作,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將多如恒河沙數(shù)的歷史事實囊括其中,增大了本書的知識含量,同時本書文白對照,語言平實準確,曉暢易懂,更易于讀者理解接受。
本書是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余年的史事,也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中包容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
本書通過科學的體例、全面豐富的內容,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地講述了中華五千年歷史,使得這一經(jīng)典讀物在真實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等方面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本書以時間為經(jīng)線,以歷史人物的活動為緯線,內容囊括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體育、科教、醫(yī)藥、衛(wèi)生等各個方面,是對中華五千年史的全面概況。既以古代史籍為重,同時也廣泛吸取、采用了20世紀史學界諸多名家、名著的學術成果。
本書130篇,由本紀12篇、表10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組成,它記載了上起黃帝軒轅氏,下迄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近3000年的歷史。
傳家(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