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籍是以漢字書寫而成的典籍。由于受古代中國漢文化圈的影響,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qū),有許多用漢文書寫或刊刻、鈔錄的書籍,以及中國大量漢籍傳入上述國家和地區(qū),充分反映了中華文明對外傳播的歷史過程和巨大影響,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這其中,中日兩國的漢籍文化交流非常具有代表性,并越來越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重視,許多日本藏漢
第3輯仍按中國邊疆及相鄰相關地區(qū)、國家排列,大致以東北、蒙古、西北、西藏、西南、海疆6個方向編輯,共輯錄綜合5種6冊,合計62種62冊。
《日本藏朝鮮史地文獻珍本匯刊》主要收藏兩類文獻,一類是朝鮮人用漢文書寫的作品,如柳得恭《四郡志》,是一部有關朝鮮民俗的重要文獻;另一類是朝鮮以外其他國家作者用漢文著述有關朝鮮的作品,如(明)董越《朝鮮賦》。這些文獻在不同層面上記錄下朝鮮不同時代的歷史、地理、風俗。
《日本藏中國西南地理文獻珍本匯刊》集中收錄了中國西南地區(qū)的珍稀文獻,文獻來源于地方志、官修文獻、私纂文獻、個人游記和筆記,底本由中國歷代刻本和抄本、日本歷代刻本和抄本構成,或為圖、或為記、或為經,內容豐富,且版本珍稀。
這是一本全面、真實、客觀、生動記錄河南省入選全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的124個傳統(tǒng)村落的攝影作品集,傳統(tǒng)村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生產生活智慧、文化藝術結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維系著中華文明的根,寄托著中華各族兒女的鄉(xiāng)愁。保護傳統(tǒng)村落,就是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āng)愁。作者歷時三年多的時間,走遍了河南省除周口、商丘和
《濟南元典·珍本集成:靈巖志(套裝共4冊)》由清馬大相、王昕等纂,劉瑤繪圖,清康熙刻本。是書卷一圖,卷二封域志、建置志、古跡志,卷三至五藝文志,卷六雜述志,附《鄰山勝境遲賢亭說》《婁景洞說》《佛公店靈巖下院說》等。前有康熙三十五年山東鹽法道副使銀城李興祖序,備述其欲修志而未竟其事之始末。蓋靈巖舊有《志》,明季被火焚毀,
《趵突泉志(套裝上下冊)/濟南元典·珍本集成》二卷,清任宏遠撰,清乾隆七年刻本。上卷爲目十一,曰宸游、圖經、源流、基址、沿革、古跡、災異、人物、仙跡、幽怪。下卷爲目三,曰藝文、碑版、額聯(lián)。弘遠乾隆七年自敘云:“首紀圣祖游幸御制詩并所題碑版,復取《爾雅》《山海經》《通鑒》《名山記》《寰宇記》《水經注》、古今詩文、歷代沿革
本書是一本立足西安本地,以輕松、易讀、圖文結合的編寫方式的攝影畫冊。以陜西省常委、西安市委書記王永康在中共西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為藍本,以西安豐厚的文化遺產和濃厚的歷史積淀為依托,向讀者闡述西安的歷史與現(xiàn)代,厚重與時尚,展示大西安優(yōu)勢和發(fā)展?jié)摿Γ茉炝己贸鞘行蜗蟆?/p>
本書共六章,主要內容包括:秦直道線路研究的學術回顧、對秦直道修筑及走向問題的再認識、秦直道各段的具體線路、秦直道沿線的重要遺存、秦直道沿線的事跡與傳說、秦直道的歷史文化價值與遺產申遺等。
《大唐西域記珍本匯刊》收錄了32個《大唐西域記》的重要漢文版本,80余部歷代有關玄奘、有關西域的珍貴文獻,文獻價值、館藏價值突出。全書按文獻內容分為唐鈔本、兩宋鈔刻本、明鈔刻本、清鈔刻本、朝鮮刻本、日本鈔刻本以及附錄等7個部分,共30冊,分為三輯,每輯十冊,影印出版。在32個《大唐西域記》版本中,不僅有中國歷代刊刻、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