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江蘇歷代方志全書》之一種,歸入《小志部》。收錄了《弘治兩淮鹽運司志》《嘉靖兩淮鹽法志》《鹽政志》《河防志》《江蘇水利全書圖說》等江蘇歷代鹽漕河防類志書,每種書前附有提要。內容涉及歷代漕運、鹽業(yè)、關榷及河防水利等領域,對于保存江蘇方志文獻、研究江蘇運河與經(jīng)濟,具有重要意義。
《福建文獻集成·初編》共200冊,為《八閩文庫》出版工程首批成果。采用傳統(tǒng)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編次,影印唐代至民國初福建人著述與有關福建文獻凡217種,含稿本76種、抄本88種、珍稀刻本52種、油印本1種。所收文獻如清陳遷鶴《珍山陳庶子易說》清抄本、清張甄陶《正學堂五經(jīng)通解》稿本、清王慶云《王文勤公奏
《榮縣通志》分為文言簡體卷和白話本卷。前者以趙熙民國版為"藍本",斷限從東周到1911年?v以時間為經(jīng),橫分天文星野、制度沿革、道里山川、秩官政績、學校文化、禮教風俗、名人鄉(xiāng)宦和藝文著述共八類,兼及經(jīng)史地志,去其繁蕪,條其門類,重在求實、通達與存史。編纂一部具有存史、資政、創(chuàng)新性的圖文并茂的州縣通志。白話卷則在此基礎上
《榮縣通志》以趙熙民國版為"藍本",斷限從東周到1911年。縱以時間為經(jīng),橫分天文星野、制度沿革、道里山川、秩官政績、學校文化、禮教風俗、名人鄉(xiāng)宦和藝文著述共八類,兼及經(jīng)史地志,去其繁蕪,條其門類,重在求實、通達與存史。編纂一部具有存史、資政、創(chuàng)新性的圖文并茂的州縣通志。白話卷則在此基礎上進行現(xiàn)代譯寫,斷限則在文言卷上
光緒《嘉興府志》,八十八卷,首二卷。清代許瑤光修,吳仰賢等纂。原刻本為光緒四年刊。嘉興地區(qū)歷史悠久,然歷代記載多有不詳和外誤。許氏遂奉敕修纂是書。卷首二卷為巡典、天章,記歷代皇帝游歷嘉興始末及題字勒石。正文八十八卷詳敘嘉興建置、疆域、城池、公署、學校、壇廟,山川、古跡、寺觀、倉恤、風俗、物產等。凡前代史籍有關嘉興記載,
《山東省歷代方志集成》將目前國內保存且可查的山東舊志全部影印集成,以《山東省歷代方志集成》為總名,總名之下以現(xiàn)行的山東省行政區(qū)劃為卷名分冊出版(如萊蕪卷、日照卷、威海卷等),各卷包含各行政區(qū)域內的所有現(xiàn)存舊志,統(tǒng)一編序、統(tǒng)一開本、統(tǒng)一裝幀、統(tǒng)一體例、統(tǒng)一版式,形成一部完整的叢書。此次整理出版,整理委員會辦秉持保存珍稀文
民國《浙江續(xù)通志稿》自1914年,由浙江省通志局開始編纂,嘉興沈曾植任總纂,專門籌建了編纂班子,錢塘吳慶坻任總閱,秀水金蓉鏡為纂修,永嘉徐定超為提調,并于各縣設采訪若干人,專事采集資料。這部方志還集合了朱祖謀、章梫、王國維、朱福清、陶葆廉、劉承幹等知名浙籍學者。編纂工作至1922年,基本廢止。惜后來數(shù)百冊清稿與征訪稿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