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出的北魏碑拓廿五品,包括《元淑墓志》《封和突墓志銘》等,是大同民間收藏家齊開國先生所收藏的碑帖中的精品,為清代早期拓片,代表著中國書法演變過程中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階段,字跡清晰,線條飽滿,明麗流暢,渾厚華滋,一派天然。全書每帖以宣紙印刷,分別裝入紙袋,不僅是珍貴的書法作品,還具有相當(dāng)高的史料價值,盡顯北魏書體大膽
中國書法魏碑墓志精華(共10冊)(精)
《李太白詩》為姚奠中先生的行草冊頁,內(nèi)容包括《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行路難》《哭宣城善醸紀(jì)叟》三首詩!缎葜x脁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雖寫送別,但卻寫得慷慨豪邁,騰挪跌宕、波瀾迭起,蘊含著強(qiáng)烈的思想感情,達(dá)到了豪放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缎新冯y》,寫李白懷才不遇的情感,但也不乏豪邁之情,表現(xiàn)出積極追求、樂觀自信與堅持理想
《庾子山擬詠懷詩》草書冊頁,是姚奠中先生九十歲高領(lǐng)之作,他將對庾信人生境遇的同情和理解注入了筆端。在書法上,信筆由韁,大氣磅礴,洋洋灑灑一千三百余字,美不勝收,可謂晚年煌煌巨制。蘇東坡云:“筆勢崢嶸,文采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實非平淡,絢爛之極也!庇么苏Z形容這本冊頁書藝,是非常貼切的。
本書是錢路書法篆刻集的珍藏版,包括書法集和篆刻集,共兩冊。錢路書法五體皆擅,于吉金、魏碑、晉帖體會尤深。行草初王字帖學(xué)兼及宋元明,而后長期用力碑學(xué)基礎(chǔ),尤得力于張猛龍。而后反本開新,順帖學(xué)正脈而上溯魏晉高古風(fēng)范,尤得力于王獻(xiàn)之,行云流水,無掛無礙,深悟魏晉筆法,而不落唐宋習(xí)氣;其篆刻則吸取戰(zhàn)國文字中簡約、方折、勁健、高
瘞鶴銘傳世拓本眾多,有水前、水后本之分。此本原為旅日華僑陸宗潤先生舊藏,墨色沈郁,神采絢麗,不遜水前精拓。2007年冬,焦山碑刻博物館舉辦“瘞鶴銘”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經(jīng)上海博物館陶喻之先生說其潤飾玉成,以作焦山碑刻博物館永久之珍藏。陸宗潤先生精心剪裱裝池,制作本冊,并以家藏癭木桌面剖為封面,其用心良苦,實為難能可貴。20
《龍藏寺碑》立于隋代開皇六年十二月,由開府長史兼行參軍張公禮撰文,書體為楷書,但無書寫者姓名,碑石現(xiàn)存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閣東側(cè)。有撰文者與正書者均為張公禮的說法,但沒有明確的根據(jù)。 《龍藏寺碑》的碑文記載了,隋代恒州刺史鄂國公王孝仙奉命勸獎州內(nèi)士庶萬余人修造龍藏寺的事情,是隋代重要碑刻。本作字體結(jié)構(gòu)樸拙,方正有致,雖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jīng)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梵文釋義:以能斷金剛的智慧到彼岸),簡稱《金剛經(jīng)》。后秦鳩摩羅什翻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法本是最早也流傳最廣的譯本。 以后相繼出現(xiàn)5種譯本:北魏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南朝陳
《老子義疏殘卷》(即《老子道德經(jīng)義疏》)自總論起,至天長章止,首尾皆缺……每章先釋音義,次釋句蓋已無幾,能不球圖視之。本文朱筆,注墨筆,審其筆意似隋人書。義字義。六朝人著作,存于今者極少,國內(nèi)殘存古籍寫本,與此等重者,《道德經(jīng)》又名《道德真經(jīng)》《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時期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哲學(xué)著作。唐
《中國碑帖珍品留真集》是將漢字書法五種主要書體的演進(jìn)作為縱軸;將古代歷史上重要文化事件的發(fā)生作為橫線;從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國家級館藏碑帖寶庫中,遴選出40張歷史上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古代碑帖精品,集結(jié)為《中國碑帖珍品留真集》隆重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