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丁南羽泥金佛像長卷》的書畫手卷長達13.5米,為近日費新我藝術館在整理封存近四十余年的公有物資時所發(fā)現(xiàn)。該手卷題簽由晚清著名學者、文博鑒賞家、湖北學政、畫家陸儼少的老師王同愈所題“明丁南羽泥金佛像長卷”。卷首則有晚清民國書畫大師吳昌碩的《正法眼藏》四個篆書大字。隨后是長達6米的明代著名畫家丁云鵬所繪的《泥金佛像圖》
《印光法師文鈔》是海內外印行最多、流傳最廣的一部傳統(tǒng)文化典籍,是一部思想文化史上難得的歷史文獻。其大部分作品都是以書信或有關書刊的序跋等形出現(xiàn)的。內容涉獵廣泛,從家庭到社會、從民族到國家、從倫理到教育、從儒學到哲學、從養(yǎng)生到醫(yī)學、從做人到做事、從入世到出世,無所不及!段拟n》多是書信體,直心直言,真語實語,別具一格。而
《玄奘全集》由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漢文大藏經研究院院長韓欣點校整理,全集共53冊,約1900萬字,縱觀歷史,“三藏法師”玄奘堪稱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杰出代表。玄奘的西行,不僅加強了東西方的陸路聯(lián)系,促進了絲綢之路上的多元文明的相互了解和融通,而且將大量佛教經典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宗教文化!缎嗜酚蓮V西
古代藝術家曾創(chuàng)造過難以計數(shù)的經卷佛畫,或繪制于絹帛、紙張,或契刻于棗梨,付梓于世,即便大量實物早已湮佚于歷史長河,爰及當世,世界各大博物館、圖書館或佛教寺院中,仍保存著數(shù)量可觀的插圖本佛經珍品,是寶貴的歷史遺產。本書將經卷佛畫作為佛教藝術的一個獨立品類加以處理,討論其定義、分類、功能、圖文關系、佛畫內容、圖像格套、風格
全書七章。前兩章探源世界諸大宗教相關地獄審判的觀念,說明中國本土十王信仰產生的基礎。第三章為全書核心,詳述中古時期《十王經》文圖的出現(xiàn)與演變發(fā)展。第四章介紹中國各地與十王信仰相關的窟像寺殿雕繪。第五章介紹十王信仰下的齋事踐行與追福法會。第六章討論十王信仰由中國東傳影響日本與朝鮮半島。第七章簡述在近古及現(xiàn)代,各種藝術表達
近年來,國內影印出版了部分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報刊雜志資料。其中,黃夏年教授主編、中國書店影印出版的《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正編、續(xù)編、三編),以及《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影響較大。此外還有瑞華主編的《民國密宗期刊文獻集成》,以及田奇選編的《民國時期佛教資料匯編》。這些資料盡可能地匯集了國內圖書館所藏,但仍有部分
《南山法譜》是一部古籍整理文獻作品。本書以清代《南山宗統(tǒng)》《律宗燈譜》兩部文獻為底本,進行搜集整理,補充、續(xù)編南山律宗法脈傳人入譜。既結合了禪宗[燈錄]式的作用,記錄了南山律宗。諸師之言行、事跡,同時也力求將延續(xù)了南山律宗法脈的各支傳人輯成譜牒。本書內容上遵循客觀歷史,每位人物傳記都注明了史料出處,時間跨度一千四百余年
《新續(xù)嘉興藏·玉琳通琇禪師卷》是《續(xù)嘉興藏》收集的有關清康熙以后系列禪宗祖師語錄中的一種,收錄有《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七卷)和《敕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塔銘》兩種文獻。七卷本語錄收收入《乾隆大藏經》,是為本次整理所用底本。玉琳通琇在中國佛教史特別是中國禪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振衰起弊,維系了禪宗的命脈。本次整理出版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粹”叢書曾經影響了幾代英語和中華文化學習者、愛好者,深受讀者的喜愛,《六祖壇經》是禪宗的主要經典之一,簡稱《壇經》,其思想對禪宗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華傳統(tǒng)精粹·六祖壇經(英漢雙語)所用版本乃是曹溪南華禪寺珍藏明代木刻版《六祖壇經》,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根據古本校勘,泰倉禪師刻印,近現(xiàn)代禪門泰斗虛
《凈土日誦集要:妙法蓮華經》是凈土宗“凈土三經”經典之一,也是一部線裝本古籍整理!秲敉寥照b集要》系列圖書,是以凈土經典為主的系列文獻,通過甄選常讀常誦的經典,整理校對、集成一套,以滿足大眾的需求!睹罘ㄉ徣A經》簡稱《法華經》、《妙法華經》,七卷,鳩摩羅什譯。本經中認為眾生皆可成佛,要求從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和積累“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