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概況、歷史沿革、長城本體、結語等幾部分,把西長城此次調(diào)查的成果完整翔實地公布出來。本體部分,按照地理位置從北到南的順序,將墻體、敵臺、馬面、關堡和附屬設施等逐項敘述,配以每段墻體線圖,精選代表性的單體和墻體,配以照片和線圖平立剖面圖,為該段長城研究和保護留下珍貴第一手資料。
本書是一部收錄甲骨文代表性字形并加以考釋的工具書。收錄字形按斷代標準分列在各時期之下,有助于了解各個時期字形演變的特征;考釋文字分解字和釋義兩部分,博采眾長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該字典對漢語言文字研究、古籍閱讀與整理、古代社會歷史的探明發(fā)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出版后,先后榮獲第九屆中國圖書獎二等獎、首屆國家辭書獎二等獎。
本書接續(xù)《洛陽流散唐代墓志匯編》及《續(xù)集》,收錄2000年來在洛陽及其周邊地區(qū)出土的唐代墓志拓片資料300余方。目前這些墓志都流散在民間,或被洛陽本地收藏家及民營博物館收藏,或被外地收藏家及公私博物館收藏。在編錄過程中,每方墓志編者都加以釋文和標點,著錄其尺寸、書體、行款等相關信息,并配以拓片圖版。書后附有人名索引,便
《方介堪藏吉金拓片集》:本書為著名篆刻家、書畫家、收藏家方介堪先生及其子方廣強先生收藏金石拓片的系統(tǒng)整理,由方廣強主編,國內(nèi)知名古文字學者、上海博物館葛亮先生編注。方介堪先生所藏吉金拓片具有類型多樣,數(shù)量龐大,名家手拓,流傳有序等特點,是國內(nèi)最重要的私人藏吉金拓片之一!斗浇榭安丶鹜仄贩譃樯舷聝删,收入方氏藏吉金
虢國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區(qū)北部一道略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土嶺——上村嶺上,發(fā)現(xiàn)與上世紀50年代,至今已經(jīng)過多次鉆探和數(shù)次大規(guī)模發(fā)掘,是一處等級齊全、排列有序、獨具特色且保存完好的周代大型邦國公墓地。墓地出土資料眾多并極具研究價值。1999年,《三門
本書以敦煌的歷史背景和故事為主線,通過藝術家們的臨摹作品,梳理壁畫背后的故事,以壁畫作品為主,文字為輔的形式將畫冊與科普相結合,展現(xiàn)一個全貌的敦煌。這樣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強當代人對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賦予敦煌壁畫全新的生命力。
本書共收錄唐代墓志3607方,按志主落葬日期先后為序排列,并以年號為屆,各自編號,以便查驗。本書錄文均采用通行繁體字并加以新式標點,文末注明石藏何地、拓本藏何處。拓本中以周氏自藏為多,無拓本可尋則注明志文錄自何書,個別可備考證的偽作也收入而加注“偽”字。本書輯錄范圍廣泛,涉及唐代的各個時期,是治唐史者必備之書。
本書分為“玉之美”和“禮之玉”兩大主題單元。“玉之美”從玉器的藝術特點出發(fā),具象呈現(xiàn)西周玉器的絢爛色彩、多變造型和華麗紋飾;“禮之玉”從玉器的功能制度出發(fā),分類敘述西周玉禮制度的前代繼承、用玉創(chuàng)新和材質(zhì)延展。本書為晉侯墓地出土玉器在近年來的首次高清圖錄,團隊赴實地拍攝的每件文物圖像皆以焦點堆棧成像,對器物進行科學與藝術
本書是在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舉辦展覽的圖錄,展品來自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景德鎮(zhèn)中國陶瓷博物館和自得堂,共收錄展品80件(套),包括罐、碗、盤、壺、梅瓶、杯等品類,既有發(fā)掘出土品,也有傳世品,相同或相近的器物,兩相對照,直觀、客觀,令人印象深刻。時代自明洪武至清宣統(tǒng)。所有展品經(jīng)江建新(景德鎮(zhèn)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郭學雷
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你是誰——特立獨行的古蜀文明、你從哪里來——多元文化碰撞下的蜀文化、你去了哪里——蜀文化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